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有疑难我问谁

(2012-11-11 09:18:09)
标签:

沉甸甸的史纲

杂谈

分类: 史海捞月

 学有疑难我问谁

-中国人才史纲出版兼怀耀廷兄                   1

 

负笈京都去不回,几经风雨总相随。

歌台初试酒深浅,曲径始知花是非。

溯史无宗共删简,怜才有惑独徘徊。

此情长久成追忆,我有疑难可问谁!

(2012.11.8)

 

沉甸甸的人才史纲(史纲之跋)

 

经过两年,一部《中国人才史论纲》,终于得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从酝酿到完成,这是一部历时10年的学术著作。
1991年,本书的两位作者——也是两位老同学和朋友朱耀廷先生和我,联合主编了《中国人才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参加撰稿的还有西部著名学者的王棣棠、林力和常效珍三位先生。那是对人才史长河一次认真、系统、细致的梳理。尽管得到学界的正面评价,我和耀廷兄一致认为此书还有明显的缺失,略显嫩稚,而这种缺憾只能留待时间和新的研究成果予以弥补。于是,2001年,在我们的共同朋友、中国人才研究会王通讯先生的支持下,我和耀廷拟订了提纲,确定增补内容,由于我偏重人才思想,而耀廷深于人才和教育制度的研究,我们拟订新著作为《中国人才思想制度史》,在原有基本构架的基础上,广泛吸纳新的研究成果。约定:由耀廷写出初稿,由我完成二稿。那以来,耀廷赤诚投入,宵衣旰食,在承接繁重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同时,始终坚持人才史的创作,以至积劳成疾。他虽然奋力完成初稿,但不及再看一遍就转到我手中。
这是一部沉甸甸的书稿,伴随着我沉甸甸的心情。照直说,在耀廷病重住院那两个月,我是没有心思打理这部著作的,尽管每次看望他都表示一定认真完成——那是为了安慰我的朋友。
耀廷不幸于2010年5月22日与世长辞。作为最亲密的伙伴和朋友,我痛何如哉! 痛定思痛,唯有倾注心血,奋力修补,终告完成。可以肯定地说,如果耀廷兄健在,我们如切如磋,这本书一定能够更好一些。君子知音少,人才缺憾多。一部中国人才史如此,人才史家朱耀廷也是如此,悲夫!  我唯一的心愿是,这部著作的完成和出版,是对耀廷兄的纪念和告慰。
    本书流程中得到北京大学出版社和责任编辑何瑞田老师和张晗先生的帮助。耀廷兄的弟子祝思雨在此过程中也做了大量的资料校对和补正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深深谢意。

      作者 于  北京云闲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北京大雪歌
后一篇:北海饮酒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