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家将虚与实

(2009-07-14 06:17:13)
标签:

杨家将

虚与实

杂谈

分类: 人才研究连载

[日前去五台山,见杨家将事迹与传说。其实史是与传说相去甚远。

 兹介绍如下,见拙著《北风烈-关于中国统一的历史调查》]

 


                   
杨家将的史实与传说
 

宋辽对峙时期,北宋名将杨业(杨继业)及其子孙先后率军与辽军作战,其事迹被后人称为“杨家将抗辽”。历代演义成数百出杨家将、佘太君、穆桂英“四郎探母”等戏剧。杨家将事迹的广为传说和受到赞扬,而其史实和传说之间相去甚远。

 

杨业又名杨继业。祖籍麟州新秦(今陕西神木北)。杨业初为北汉政权大将,作战英勇,当时就有“无敌”将军之称。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北汉灭亡,杨业归宋。杨业发誓效忠新主赵匡胤,受到信用。北宋初期,杨业为代州兵马部署。后又以右领卫大将军等职,镇守雁门关一带,抵御试图南犯的辽军。

太平兴国五年(980),辽景宗率十万大军攻雁门。杨业率精锐百骑绕到辽军背后,突袭辽军,辽军大败而回。七年(982)四月,辽军分路攻宋,杨业领兵败辽军于雁门关下,斩辽兵三千人,俘万余人。由此,杨业“无敌将军”的美名被宋廷认可并朝野传扬,杨家将声誉大振。甚至辽军也闻之畏惧。

但是,在宋辽对峙、宋弱辽强的形势下,杨业和杨家将不可能作常胜将军。雍熙三年(986),杨业与主帅潘美等出兵收复云、应、寰、朔四州。辽军全力反击,攻势锐利。杨业奉潘美与监军王侁之命,领所部迎战,在敌众我寡的情势下,兵败负伤,被俘绝食而死。表示了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

 

杨业死后,其子杨延昭继续领兵在边地与辽军作战,先后镇守宋北地高阳关(今河北高阳)二十余年,稳固了宋朝北部疆域,有“无敌杨六郎”之称;

杨延昭之子杨文广,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任秦风副都总管,在西北边境抵御西夏军队。后又任定州路副都总管,继承父业,继续抗辽。中年病死。宋朝以后,杨家将抗辽事迹广为流传,并被演义为唱词、小说、戏曲等。

考察历史,关于杨家将的史实与传说糅杂,以至传说远远胜于史实。
   
有宋以来,甚至关于杨家将的记载也模糊杂错,真假难辨。宋史有杨业、杨延昭和杨文广传,比较简略。尤其是对于后世人所共知的一些事件如“沙滩会战”、“大破天门阵”、“百岁出征”和杨业在幽州危难之际救驾宋太宗等,没有蛛丝马迹的记述。大文学家欧阳修是距离宋初不远的人物,撰修过《五代史》。他在为杨业族孙杨珙所作的墓志铭说:“继业……延昭,父子皆为名将,其志勇号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欧阳修的说法应该是严肃和事有所本的。但文字中间也使人体味到杨家将的故事已经在民间传播,其事迹难免有夸张演义的色彩。其他宋及后人的记述则更为矛盾或含混。《资治通鉴长编》卷27:“上闻业死,甚痛惜,录其子供奉官延朗等五人及贵子二人。”《宋史·杨业传》则说:“业既殁,朝廷录其子供奉官延昭为崇仪副使,次子殿直延浦、延训为供奉官,延环、延彬为殿直。”其间,人名和职务明显不一致。至于杨延昭为什么称作“六郎”,也说法不一。有说其排行第六,有的又说是杨业的长子。这些已经无从仔细查考。但无论如何,杨业、杨延昭为代表的杨家将是忠诚爱国、披坚执锐、浴血奋战、前赴后继、不惜牺牲的英雄之家。

杨家将之所以广泛流传和受到赞誉,基于杨家将抗击辽国侵扰的基本史实。其拔高与扩大化,包括了北宋朝野的正统观念,折射出对于辽国侵扰的愤怒和抵抗心理。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杨家将的业绩和战果显然被夸大了。最主要的是,辽宋对立中宋朝一直处于被动,连连败绩,而辽国皇室、军队也非是磨牙吮血、青面獠牙的北番妖魔。由此,我们在肯定和赞誉杨家将的同时,不应忘记历史的真实,不应忘记和否认辽国在中国历史尤其是北方发展史上特别的贡献,这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09年07月07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