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叟移山
某县地处丘陵地区,植树造林为首要任务,而且年年评为先进,年年有上级领导考察参观。某月日,某部长来。县委书记汇报绿化,九五期间完成植树数字,每年都是二十万亩以上。部长忽然问:全区可植树面积多少?回答五十万亩。部长问:那五年总共超过了一百万亩,这是怎么回事?书记嗫嚅,统计局长连忙解释说:“前面栽树没活后面接着栽树,重复计算面积,统计学上可以允许。”部长不置可否。接着实地参观,因为部长此前来过一次。县长悄声问林业局长:上次看的是龙山还是虎山?回答“龙山”。县长说:那就换个地方,这次虎山吧。车队出发,浩浩荡荡,直奔虎山--其实此地有龙虎山,此山从东路来看似龙,从西路看似虎,本是一山,自古常绿,不须绿化,只在山门显眼之处写有“愚公精神,智叟智慧;植树造林,造福后辈,”等标语口号。唯有欺骗不知情者。不料部长解放初曾来此劳动过,明白底细。草草看过,态度模楞,非褒非贬。县长请其题字,部长说,“愚公精神没有见着,智叟的聪明倒是领教不少”。略为思索,题诗一首:
横看是虎侧看龙,东西绿色无不同。
本来就是山一座,智叟移山变姓名。
县长见状惶恐,数月寝不安席。事过数年,去过该地的人士说,“绿化先进”头衔依然稳固,经常在不同场合介绍经验,无人知其内幕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