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聊斋 诸葛亮的悲剧

(2008-02-14 14:11:03)
标签:

历史

聊斋

汉室

悲剧

诸葛亮

荆州

文化

[历史聊斋]
诸葛亮的悲剧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邪(今山东沂南)人。是三国时代蜀国的设计者和实际管理者。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少有的智者。

    实际上,诸葛亮是一生最矛盾的人物,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英雄。

    在南阳(或说是襄阳),年近半百的刘备造访二十七岁的诸葛亮。隆中对,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战略对策。面对游荡不已,屡遭挫折、立足未稳而又心怀大志的刘备,诸葛亮说出了他久积于心的思考和谋划。就是——“自董卓以来,天下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的基本观点和真实语言是:

    1、朝廷衰微,豪杰并起。出现天下大乱的局面,汉朝廷已是空壳,神圣和威望不再,恢复当年地位和声威已无可能,很可能被以抛弃一边; 但一段时期内,仍然是可以利用的招牌。

    2、曹操占据北方广大地区,经营甚久,而且拥汉献帝招牌,有丞相之名,具有实力、地位和政治优势;

    3、孙权占据江东、江南,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内部团结,善于经营,多年无战,比较稳定。兼之有长江作屏障,具有地理与经济优势;

    4、刘备及其兄弟关羽、张飞都是北方人。在南方没有根基,多年飘忽不定,见机行事于缝隙之间。其优势是:刘备有汉室宗亲的身份,公开反曹,有一定的号召力;他们来自民间,对平民百姓有亲和力;礼贤下士,尊重人才。

    因此,结论是:曹操能够成就霸业;孙吴能够较久偏安,刘备必须尽快结束流窜生涯,建立自己相对稳固的根据地。而且,只有孙刘两家建立联盟,共拒曹操,才能防止被曹操各个击破,立身存命。

    冷静分析,从总的形势看,刘备最好的结局是偏安一隅,积蓄力量,伺机而动。刘备能够进军西蜀同魏吴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在客观条件不利的情况下,把人的主观作用发挥到极至的范例。而诸葛亮为刘备描绘的则更是立足荆州,西吞巴蜀,之后实施东进和北伐。甚至设想在顺利的情况下,有可能取代曹操主宰朝政,甚至复兴汉室,取得皇位。

    从当时主观客观形势看,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诸葛亮的一生,始终存在于严重的自我矛盾之中。首先,他说“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实际是关心大局,不甘寂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情诗二首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