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财诀窍
某集团总裁陈某,作者同窗友也。幼时艰窘,但聪敏油滑。六十年代食不果腹,陈饥肠辘辘,入一餐馆,买粥一碗,服务员端来,陈说:“不要粥了,换一碗馄饨。”服务员乙端来一碗馄饨,陈徐徐喝完,从容出店。服务员乙问:“钱呢?”陈答:“这馄饨是那碗粥换的;”服务员甲又问:“那么粥呢”?陈含笑回答:“大姐,粥仍在桌上”。服务员诺诺点头。待陈走远,方悟上当。如此伎俩,不一而足。
九十年代,陈南下经商,至海南,身仅百元。徘徊海口,入一酒馆,见对面一体面男士袁先生,独饮独酌。陈主动敬烟,殷勤攀谈。以大学毕业生下海身份,述说北京“高层内幕”和开放走向,意气慷慨。袁将信将疑,问陈“有何事相求”。陈言自己先来,伙伴未至。“借200元为两日生活之需。后天此时此刻,当以300元偿还”。袁是银行副总,为人好奇,见数目不大,慨然应允。第三日,陈果如约前来,还款300。二人遂相来往,渐渐熟识。逾月,陈以某公司名义向袁私人借款三万,答应一月归还,利息一万,一月过去,陈果如其言。三个月后,陈以某房产公司名义向袁先生银行贷款三千五百万,期限一年,袁不疑也。接着,陈将巨款打入某账号,又辗转某名下,又借给某公司,某公司又神秘倒闭,老板出走。而经过运作、打点之后,陈更换姓名,携三千两百万巨款,潜回北京,成为货真价实的房产老板了。而袁先生被控失职,走投无路,冒险出境,亦免罪罚。
陈以实力和聪明周旋于京师,事业火爆,并屡做善事,如为希望工程、残疾人捐助之类,颇有名声。我辈朋友聚会,常常酒后揭底。陈毫不隐讳,将骗粥和贷款都作为人生得意之作,说:“自古从大事者,必得不择手段,所谓人不发横财不富,马不吃夜草不肥也。”有女同学追问“这是否道德?”陈变色曰:“如今发财成事者,几人是谦谦君子?又何必大惊小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