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学习公社 |
分类: 文学笔记 |
1.陆游的号是
放翁
2.陆游的诗集是 《剑南诗稿》
3.陆游的文集是《渭南文集》
4.有“古今律诗第一”之誉的宋代诗人是 陆游
5.陆游的诗歌创作,是我国古代爱国主义文学发展的一个高峰
6.陆游所写的一部旅行日记是《入蜀记》
7.《老学庵笔记》的作者是陆游
8.杨万里创作的诗歌被称为 诚斋体
9.杨万里自己编的第一部诗集是《江湖集》
10.杨万里所创作的诚斋体,在当时诗坛影响很大,成为
南宋诗风转变的一大关键
11.南宋时期,被公认是真正的“活法”诗的作者是杨万里
12.石湖居士就是 范成大
13.我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是 范成大
14.范成大田园诗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15.在使用口语文说理方面有相当成就的著作是 朱熹的《朱子语类》
16.最能体现南宋散文繁荣状况的,当是 笔记文的大量出现
17.在南宋文坛上,功利派的代表人物是陈亮和叶适
多选题
1.下列作家中,属于南宋时“中兴四大诗人”的有( ADE )。
A.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B.江湖诗人中成就最高的刘克庄C.爱国诗人文天祥D.以写田园诗著称的范成大
E.擅长写“活法”诗的杨万里
2.下列著作属于陆游的有( BCDE )。
A.《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B.《剑南诗稿》C.《老学庵笔记D.《入蜀记》E.《谓南文集》
3.下列对陆游的评说,正确的有( ABD )。
A.陆游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B.陆游的诗歌创作是我国古代爱国主义文学发展的一个高峰
C.陆游的诗歌是公认的“活法”诗D.陆游是南宋的散文大家E.陆游是南宋文坛功利派的代表人物
4.下列对杨万里的评说,正确的有( ACE )。
A.杨万里的“诚斋体”是南宋诗风转变的一个关键B.杨万里的田园诗最为著名
C.杨万里的诗被公认为真正的“活法”诗D.杨万里是南宋的散文大家E.杨万里的“诚斋体”是南宋后期四灵诗风和江湖诗风的先导
5.下列作家属于南宋中期的有( CDE )。
A.文天祥B.张孝祥C.陆游D.朱熹E.杨万里
6.下列作家属于南宋中期散文家的有( ABCD )。
A.陆游B.朱熹C.真德秀D.叶适E.文天祥
7.下列著作,属于笔记文的有( ACD )。
A.陆游的《老学庵笔记》B.朱熹的《朱子语类》C.洪迈的《容斋随笔》D.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E.文天祥的《指南录》
8.南宋中期文坛,属于道学派的作家有( BE )。
A.刘克庄B.朱熹C.叶适D.杨万里E.真德秀
解释题
1.诚斋体
杨万里自号诚斋。他有意矫正以学问为诗、堆砌典故的江西诗派的习气,多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材、以师法自然的白描手法写诗,想象新奇,语言浅近,活泼自然,风趣诙谐,层次曲折,变化无穷,风格流转圆美,一改以往宋诗瘦硬生涩的旧格,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一个关键。杨万里所创作的这种风格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
2.功利派
指南宋中期以陈亮、叶适为代表的一个散文派别。他们继承南宋前期主战派与主和派激烈论争而产生的论辩文的传统,文章以评论时事和讲治乱兴衰为特色,直接干预现实,讲求文学的社会功利作用。文章富于鼓动性、逻辑性和感染力,风格雄赡豪迈,近于东坡。这派散文家被称为功利派。
3.道学派
指南宋中期以朱熹、真德秀为代表的一个散文派别。他们多为理学家,文章主要是宣传儒家理学和道学家们的文论思想。他们作文师法欧阳修和曾巩,多写讲学之文和语录体,文章语言畅达明快,平易简洁,风格近于欧、曾。其中以吕祖谦为代表的一些人,论文既主张文以贯道,又讲究章法,实为唐宋古文的嫡嗣和正宗。这派散文家被称之为道学派。
简答题
1.简述陆游词的艺术特色。
答:陆游存词143首,大体有两种风格境界:
一是爱国词。如《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谢池春》(壮岁从戎)等,抒写自己抗金、收复失地的壮志和壮志未酬的悲愤。作者以诗人之笔法为词,逋峭沉雄,慷慨激昂,风格近于辛弃疾。
二是咏物言情词。如《卜算子?咏梅》、《钗头凤》(红酥手)等。
这类作品一般都清丽婉转,造句圆融而富于诗意,凄清幽深,未脱婉约词之本色。其言情之作真挚缠绵,清婉流丽,颇为动人。在表达上多有直白之特点,纤丽处近于秦观,而深婉不及。
总之,陆游词兼具激昂雄快和清逸流丽之长,既能豪放,又能婉约。其总体成就虽豪放不及苏、辛,婉约不如秦、周,然亦自有特色,足以成家。
2.简述陆游散文的特色与成就。
答:陆游是南宋时的散文大家。其古文与其诗歌一样,极富才情。
其《渭南文集》中议论文不多,以记叙文成就最为突出。尤其是那些题跋类的小品文,多则百余字,少则二三十言,篇幅短小,文笔精炼,不仅能准确地描述和表达事物,而且能披露自己的思想感情,颇有情致。
其《老学庵笔记》,多记自己亲历、亲见和亲闻的事,内容丰富:名物典章制度、各种逸闻趣事、考察记录、读书心得、谈诗论政,无所不包。不仅认识敏锐,而且笔调新鲜活泼,趣味盎然。
其《入蜀记》是一本旅行日记,同时也是个人自传的一部分。其中对山川景物的描写,对各地风土民情及人文景观的记述,均有自己的主观感情和浓重的文化气息。文章清新自然,文笔简洁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和妙趣。
3.“诚斋体”有何特色?为什么它被称为“活法”诗?
①杨万里创作的"诚斋体"诗,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写得活泼自然,风趣诙谐.以师法自然的白描手法作诗,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创造出一种新鲜活泼的写法,改变了以往宋诗瘦硬生涩的旧格,开辟了新的诗风.
②"诚斋体"诗以绝句最为出色,在这方面,杨万里主要是学习借鉴了王安石的"半山体"和唐人的晚唐体.他改变了宋人以人文意象为主的作诗习惯,变成以自然意象为主,恢复诗人感官的天真自然状态,于是活泼泼地,写出别具一格的"活法"诗.
③"诚斋体"所着重表现的,不是自然界的外在景观和天然图画,而是要写出山水景观所蕴涵的那一份自然灵性,所以他的诗里充满奇趣和活劲儿,被公认为是真正的"活法"诗.
④"活法"是吕本中提出来的,要求作诗不破坏规矩,又能变化不测,达到艺术规律和创作自由的统一,给人以圆转自然的印象;而杨万里的"活法"诗做到了这一点,它除具备新奇,灵活和流转圆美等特征外,就是层次曲折,变化无穷,追求诗歌语言的浅近和口语化.
4.范成大的田园诗有何特色?答:范成大晚年辞官家居达十年之久,了解农村生活,热爱田园风光,同情民间疾苦,写下了不少田园诗,其代表作为《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就内容说,他的田园诗类似农村的风俗画录,能将陶渊明、王维那种田园牧歌式的恬淡生活图画和唐代新乐府式的悯农诗内容结合起来,绘制出一幅幅江南水乡耕织生活的图画:既有田园美景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描写,又有对农民劳动艰辛、生活惨痛的反映,以及对官府剥削、赋税繁重的揭露,开拓了田园诗的新境界。
就艺术上说,这些七言四句的小诗,写景新巧,画面明丽,语言活泼自然,风格清新婉丽,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特色独具,堪称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之作。
5.简述朱熹的文道观。
答:朱熹虽是一位理学大师,但在诗文创作和文学批评方面颇有成就。他的文道观在其文学批评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朱熹文道观的核心是“文道一体”。这种观点实际上是调和了韩、柳、欧、苏等古文家和程朱理学家两派理论而形成的。在具体的文学批评中,他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倾向:作为理学家,他是重“道”轻“文”的;作为文学家,他又是既重“道”又重“文”的。就本源而论,他主张“文”源于“道”,“道”是根本;就构成而言,他认为抽象的“道”是用具体的“文”来表现的,道与文的关系是体与用的关系,就体而言,他强调善;就用而言,他主张美,美与善的结合,便是文与道的合一。故在朱熹以道德为本体的文学思想中,并不完全排斥文的审美作用。
朱熹的文道合一观点,既不完全同于韩、欧等古文家,也不完全同于周、程等道学家。在文道关系的论述方面,在对文与艺的认识上,都远远高出于其他道学家,有其独到之处。
6.简述南宋中后期散文发展情况。
答:南宋中期是南宋散文的成熟阶段,文坛上分为两大派别:
一是讲事功的功利派,以陈亮、叶适为代表。其文章以评论时事和讲治乱兴衰为特色,风格雄赡豪迈,近于东坡;二是讲性理的道学派,以朱熹、真德秀为代表。他们多讲学之文和语录体文,文风简洁平易,师法欧阳修和曾巩。吕祖谦则是从道学派中分化出来的一派,他们以论文为主,既讲以文贯道,又讲章法结构,实为唐宋古文家之嫡嗣。由于欧、曾影响颇大,故这一时期文风更趋于畅达明快和语体化,而末流作家则不免于冗漫粗率,文气卑弱。
南宋末年,家国多难,不少作家在散文中抒写自己的壮烈意气和黍离之悲,如文天祥、郑思肖等人。其文充溢着一股浩然正气,风格沉郁悲壮,造就了南宋散文最光辉的篇章。
总之,南宋的散文,以扶危救倾的议论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叙事文及理学家的语录体文成绩有限;而最能体现南宋散文繁荣状况的,则是当时笔记文的大量出现,如随笔、游记、诗话、日记、杂录等。这些被后世称为“小品文”的短篇小文,多为“闲谈”之作,不拘格套,自由挥洒,简洁平易,自然流畅,对后世同类文章的发展颇有影响。
论述题
1.论陆游诗中所体现的爱国精神。
答:
陆游的诗歌创作是我国爱国主义文学发展的一个高峰。在他八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中,爱国激情始终不衰,强烈的爱国精神是贯穿其万首诗作的主线。
对祖国命运的无限关注,对祖国的土地、人民和历史文化传统的热爱,始终占据着他诗歌创作的主要位置。不管是早年的喜谈恢复、积极支持张浚北伐;中年的从军南郑,在军事前线谋划进取之策;还是后期的调任闲职、长期家居赋闲,他始终渴望抗金、恢复中原,渴望自己有机会去参加战斗、赢得胜利。以至在他的垂暮之年还出山从政、支持北伐;在其绝笔诗《示儿》中,仍是“但悲不见九州同”,并切盼“王师北定中原”。以身报国的满腔激情是他诗歌创作的主要动力,支撑他一辈子“位卑未敢忘忧国”,并使他对抗金复国事业充满着必胜的信念:“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雄浑磅礴,气壮山河。
他诗中的爱国精神还有多方面的体现:或直抒自己的报国壮志;或歌颂抗金战斗的胜利;或沉痛地表达沦陷区人民渴望恢复的愿望和对他们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或斥责主和派大臣出卖国土的可耻行径;或控诉投降派排斥抗战将领,贻误国事的罪恶勾当;或抒发自己无路请缨、壮志难酬的无比悲愤,无不跳动着那颗火热的爱国之心,无不充溢着忠于祖国和人民的诚挚真情。
陆游的诗歌不愧为感人肺腑的爱国诗,陆游不愧为伟大的爱国诗人,他诗中的爱国精神永远感染着后人。
2.论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答:在南宋诗人中,陆游的诗歌数量最多,取法最广,境界最开阔,语言最自如,风格最多样,在艺术上取得了卓著成就。
激情昂扬,气势豪壮,是陆游诗歌最鲜明的特色。他所存近万首诗中,始终贯穿着强烈的爱国精神。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对敌人的仇恨,对投降派的斥责和揭露,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以身许国的豪情,斗争必胜的信念,壮志难酬的悲愤,汇成一股爱国激情的洪流,充溢于其诗歌的字里行间。在抒写自己的豪情壮志时,又常运用想象和夸张手法,突破客观环境的束缚,如他的近百首记梦诗,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展现更加辽阔壮美的景色和场面,塑造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他的诗歌成为南宋爱国诗歌的一面旗帜,成为同类诗歌的典范。
精于锤炼,工于剪裁,语言精美而运用自如,是陆游诗的又一特色。陆游富于才情,有极好的文学素养,又精于锤炼剪裁,具有高度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各种题材和体裁的诗,他都能作到叙写清楚,描绘如画,抒情尽意。他又反对江西诗派的刻意雕琢,语言自然流畅,名句层出不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历来脍炙人口,美不胜收。
众体皆备,风格多样,是陆游诗的又一特色。其古体诗多言征战,多豪壮语,既有老杜的雄浑沉郁,又有岑参的语奇体峻。诗中转韵较多,给人律动之感,生动流畅,气势磅礴,加之杂言句的运用,跌宕顿挫,坚挺豪迈;其七律对仗工稳而自然圆润,气象阔大,感情深挚,有“古今律诗第一”之誉;其七绝清淡细腻,简洁自然,间有议论,滋味隽永。
陆游诗歌的成就是突出的、多方面的。他在宋代诗坛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他对后世诗歌发展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