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命存在死亡之“本己”现象

(2014-08-14 10:20:16)
标签:

佛学

如来

死亡

生命

绝对精神

海德格尔:“死亡是此在最本己的可能性。”撇开所有一切现象及本体之玄奥晦涩的东西方研究者的若干解说,或撇开所有的海德格尔显在的及潜在的可能的意蕴,关于“此在”这个哲学概念,就一般层面的浅说而言,即“这个存在”,相应于“彼在”——“那个存在”,然按照黑格尔“一切皆一”或“世界上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外在表现”这两个哲学命题,此“存在”即绝对精神、理念,而东方道家的“道生一”之道与此恰好可以圆融无碍地匹配在一起,道即存在,道即绝对精神,道即理念,道即一切唯心唯物交媾咬嚼之中庸状态,其法理亦暗合大乘佛教圆融大千世界众生万物为“一”之“一”。

叔本华世界之表象,其象征意蕴,亦即大千世界皆悲剧起始境况之“一”。生命自哪里来,是无所起始点的,亦无所终结处的,生即死,死即生,庄子“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其说可谓高远,佛家的生死轮回,或基督之原罪、赎罪说,皆无所起、无所始之生命流转现状之抽象描述。

海翁之“此在”对应“死亡”,或可演绎为“此在”之对应“生死”,其实生与死是同体连根、无所分别的,正如生命现象的悲剧与喜剧现状,皆为“一”,虽然外化为种种不可穷尽之“现象”。海翁著作常提“必有一死之人”,以此称谓人之存在属性,“本己”——如此,即人之存在现象之本来面目。然而其“可能性”,其实属于人之存在之无可逃避之“规定”。可见人之渺小无助于浩淼宇宙长河情景之一斑,——人被规定的无所回避的悲剧性存在,即其“此在”或“本己”之本质特征。

斯芬克斯之谜“开初四条腿走路,接着两条腿赶路,最后是三条腿走路”,寓意人之存在的荒谬处境,所谓生老病死,佛陀归结为一个悲剧的结果——苦,人生存在的本质是受苦,苦境即悲剧,无论具体个人怎样的风光一世,其结果皆为“死亡”所吞噬为“无”,——人间最大的独裁者暴君以及一切享受了最大化资源的权贵富豪,他们的人生最后,皆为恐惧失魂而灭,享乐越多者,其“死亡”之悲惨意味越是深沉幽邃。

人生之悲剧,究其实,是为自然之“规定”,任谁皆无法避免这个“规定”之规定律令之惩处。

雅斯贝尔斯:“死亡是一种一起渗透到当前现在里来的势力。”此命题尤其接近生命存在之本质,“死亡”随着生命的起始即如影随形着,它在时间的滴达声里催促生命存在现象朝着“死亡”的不归路狂奔。

东西方任何学说里,惟有大乘佛法之精义可以给一切生命存在以最大化的安慰,世界是多维度的,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所以“如来”——佛之别号,生亦如来,死亦如来,悲亦如来,喜亦如来,得亦如来,失亦如来,乃至所有之轮回现状皆为“一”如来本体界或现象界之象征意味。生命轮回圆融无二无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千世界所有层次类别的众生,皆为人心之分别执着所化现,其实皆为大千世界一本体界之“一”。

“没有”或“有”都是伪命题的帽子,“永恒”或“暂短”亦复如是。生命永恒,然后这个灵肉合一的存在某一天分裂了,肉身或腐朽为尘泥,或消散为青烟白灰,自此以后,你的“灵”还是跟肉身合一时的“灵”吗?是意识驱使色身生起饮食男女的无休无止的欲望,还是色身的机关牵引了意识朝着饮食男女的强烈欲望奔跑?或许当灵肉分裂的瞬间,此灵不是彼灵,而一切知见又清零为空白,可见生命存在现象也还是十分短暂的,生生世世的轮回磨折,轮回着六道转盘所预设程序,即使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们也是没办法自己作得了主的,呜呼哀哉!

由此可见,生老病死苦是生命界最大最强的不可抗拒的律法,所以,我们“此在”着,无论你怎样用心谋划算计此生之营生勾当,也没法摆脱自然造化大势之影响,你随意也罢,你执着也罢,皆如此的。悲即悲兮无所藏,乐极生悲任随它,随缘,随顺一切,认可一切而不回避,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皆不由己,即为“本己”之本来面目,所谓的随缘与随顺,其实质还是无所逃避之自然造化施加的“规定”律令在起作用,并非你自己能作得了主的。

西方有死亡哲学,有生死学,还有关于生死仪式或安乐死之哲学论说,如此种种学说,归并为生命哲学,即生命存在现象之哲学思考。然眼见着当下“此在”之一切现象,人类不同回家、不同团体、不同思想派别之间的互害,却呈越演越之趋势,也许要到了人类快要整体灭绝(死亡)的那个瞬间,这些拥有人间的权力跟财富的“超人”们,才有可能明白一切皆“一”(最终归为空无的死亡灭绝时空机器的“黑洞”)。

 

2014年7月6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