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析冷启方小说《复仇》的悬疑营造

(2012-06-30 13:03:44)
标签:

瓦尚春

《复仇》

单小涛

北城

冷启方

分类: 文学评论

凝聚与稀释

——浅析冷启方小说《复仇》的悬疑营造

□邬海波

 

刚打开冷启方短篇小说的文本,复仇作为题目十分醒目于前,于是引起极大的阅读兴趣,想要跟随着人物命运的起伏,去探究一下复仇的终极意味。虽然以复仇为主题的武侠传奇小说之类的已有不少,然而以纯文学形式展示现实人生的文本却是很少见的,想来,这其中肯定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匠心营造,给人以审美的惊喜,或人性的进一步洗礼。

“很久以来,瓦尚春就梦想有一把手枪,最好是隐形手枪。有了这把手枪,瓦尚春就可以去掉那块心病了。”这是小说的开局,其关键词:梦想,手枪,隐形,心病。梦想如果实施于现实,瓦尚春真能勇敢复仇而去掉“心病”么,此事即一悬疑;手枪还需要是隐形的,则更突出了主人公瓦尚春内心的卑怯。

接着,江水区公安局办公室主任单小涛的出现,又穿插进了瓦尚春的自言自语:“我要是有一把手枪就好了。”随后,那一直让瓦尚春揪心的“心病”的来历便陆续露出水面,与此同时,单小涛参与事件的追踪与见证,也成为事件悬疑的亲历者与见证人。

乡村小学教师瓦尚春想要通过写作改变自己的命运,为子方便写作,打算将一家人多年省吃俭用积蓄的一万来元人民币用于购买电脑,于是跟弟弟一起去了北城。在北城看电脑的路途中,先是遇到乞讨的老人没有生起悲悯情怀,哪知立马遭到一帮黑恶团伙的洗劫,弄得身无分文十分狼狈。给弟弟打电话始终通不上信号,便引出学生申有发,并得到他及时的经济资助。

小说的事件就这么简单,但给瓦尚春作为男人自尊心的伤害,过后却始终无法释怀。

单小涛对此事是这样说的:“一个人就像大海里航行的一艘船,谁知前面是暗礁还是险滩?如果我们都把这些坎坷当阴影,耿耿于怀的话,那这个世界将走向哪里?”这是小说借另一主角单小涛的嘴,唯一的一次对主题的随机感发。

悬疑疙瘩的释解,在结尾处以申有发作为北城江水区打劫团伙的总头目的事实,被法律机器处以极刑,想来瓦尚春面对这个场景,他郁积于心中多年想要复仇的情结,会以一种深重的叹惋再次种下另外的心结来,小说结尾处虽没任何语言上的剖析,但给读者留下了探究终极悬疑释解方式的更大空间。

 

《复仇》有两条叙事线索,即以瓦尚春被打劫事件为暗线,以单小涛出场跟瓦尚春探寻此事真相为明线,两线交错对接时机很好,不露痕迹。申有发的走出小说文本的故事前台,事前有拨不通弟弟电话作铺垫,过后知晓弟弟电话进水坏了,无意间,又照应了隐藏在深处的重重悬疑线索。

瓦尚春是故事的在场者,同时也是故事的讲述者,因此具有在场者跟旁观者的双重身份。单小涛的参与对话,直到最后悬疑的释解,也就逐渐由事件的旁观者,变成了事件的参与者与讲述者。

文本内核具有大悲悯,时时处处透露出对人生现实与未来处境无奈与期待中的忧患意识,然而,并不以文字的表层意境来传达这个。

申有发身份的“证明”,他是劫匪头目即将被枪决,跟他于事件在场并给予遭遇劫夺的瓦尚春的及时帮助,再加上还算真挚的师生情谊,如此种种的对照,在小说文本的最后,无异于一石激起千层浪,诸般的意想不到却又符合悬疑本身的演进逻辑,——小说的悲悯或者悲怆,即在此处如一面高品位音色的铜锣,敲击出悠长而空旷的余音。

 

事件主体者瓦尚春或在场,或不在场,都有很好的悬疑细节隐藏在深处;而单小涛的在场,或不在场,其实已由事件的他者,顺乎逻辑地变成了事件的参与者,——在场的主体者之一。

在场者有情绪,有愤怒到极点想要复仇的诉求,落到结尾,事件主体者的瓦尚春,他的学生,对他遭遇劫夺惨剧之后及时给予搭救的又一个小说事件的主体者,却是劫匪头目即将被枪决,——瓦尚春的复仇情结,或许会纠结得更繁复呢!

问题显然不会是这么的简单,小说结尾的余音回荡,留给读者很大的再创作的空间,于此拓展开来,悲悯或悲怆,人性的美与丑,诸种悬疑,也由此生发不已。

因此,冷启方短篇小说《复仇》在悬疑的设置,对在场人物的对话方面的铺排,以及在对事件演进过程或明或暗的交待方面,都有着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妙构。

 

(冷启方短篇小说《复仇》已发《当代小说》2012年第7期)

 

2012年6月3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