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凤凰古城的门票新政

(2013-03-31 10:16:34)
标签:

沈从文

凤凰古城

门票新政

捆绑销售

消费者盈余

财经

分类: 评论

凤凰古城的门票新政

 

华说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这一段文字,是沈从文写给他心爱的“三三”张兆和的。是情书上恋人之间的私语,并不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人名言”—— 喜爱沈从文的文学青年或许是熟知的,但也仅限于此而已。然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尘封了几十年的情话,一夜之间铺天盖地地充斥于刻下的网络世界,并为众多的网友仿造之,成就了一幕 “沈从文体”的造句狂欢。网络上的事情,往往“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令人莫名所以。

 

在另一个世界的沈从文此时或许会耳根发热罢。在向“三三”的表白之语为众人反复唠叨之际,他的故乡凤凰县也陷入舆论的漩涡之中。这个美丽的湘西小城日前对外公布,从4月10日起,对现有旅游服务管理体系实施调整,变“凭票进入景点”为“凭票进入景区”。这意味着,今后游客进入凤凰古城多了一道148元的“门槛”。

 

沱江边上的凤凰县城,就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这些年一直是国内旅游的热门之选。当地的古城景区和南华山神凤景区是凤凰古城风景名胜区内的两大4A级景点。此前,游客进入凤凰古城景区并不需要买票,而游览古城内的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等九大景点需购买148元的套票。游览南华山神凤景区则需购买108元的门票。“此次景区整合后,凤凰古城景区和南华山神凤景区将合并为一个产品,门票仍按148元/人次执行。” 凤凰县的主事者表示,整合之后,“花了1个4A级风景名胜区的票价,看了2个4A级景区,给了游客更好的体验。同样是148元的门票,调整后游览的内容更为丰富,游客没有反对的道理。”

 

但现实的反应与主事者的预想截然相反。变“凭票进入景点”为“凭票进入景区”的门票新政的消息一经发布,质疑和反对之声接踵而至。指责其从“只要不去那些收费景区就可以免费游览古城”到 “只要进入古城区就要收费”,是一种“变相涨价”者有之;批评其 “将那些相对冷僻的景区,整合到主要景区资源中合并收费”,消费者的选择权被完全剥夺,是一种“强制消费”者有之;力斥其热衷于“门票经济”,乃急功近利的短视之举,最终将得不偿失云云者亦有之。总而言之,主事者曾经自信“游客没有反对的道理”,却不料闹得满城风雨,收获了一大推“反对的道理”。

 

景区有景区的算盘,游客有游客的计算,因为利益格局的调整引发口舌之争,是“理有固然势所必至”的。站在各自的立场,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也是“必须的”。不谙世事的旁人说一些老掉牙的风凉话,以显示着自己的存在也是司空见惯的。这都是“人间喜剧”的一部分,否则这世界也太过无聊和寂寞了。这且按下不表。单说这凤凰古城的门票新政,究竟事属何物,意图何在?

 

凤凰古城此番推出的门票新政,主旨是将古城、古城内的沈从文故居等九大景点以及南华山神凤景区“打包”之后推向市场。有分析认为此举为“捆绑销售”,其实是文不对题。捆绑销售,顾名思义,当有两个物品,一物是绑者,一物是被绑者,而这两者,均可在市场上单独购买到。但凤凰古城门票新政推出的,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旅游产品。古城、古城内的九大景点以及南华山神凤景区,只是这个产品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并不能向市场单独出售。倘若说这是“捆绑销售”,则世上万物皆是“捆绑销售”。市场上的鞋子,以“一双”为单位发售,可以说是左鞋捆绑着右鞋,或者右鞋捆绑着左鞋;又譬如说,一部电脑,内中有众多的零部件,亦可以视为这些零部件“捆绑销售”。很显然,这并非是人们通常意义上所云的“捆绑销售”。说凤凰古城的门票新政是“捆绑销售”,其实是说左鞋捆绑着右鞋,或者右鞋捆绑着左鞋,不亦谬乎!

 

不难明白,门票新政之后,一个游客到凤凰古城游玩,只能有两种选择:或者是掏148元购买门票,进入景区后可以任意参观各个景点;或者是认为花这148元不值得,则被拒之门外,不得其门而入。凤凰古城的这个收费安排,在经济学上,称之为“全部或零”(all-or-nothing)。这种收费安排的目的,是为尽可能地榨取消费者盈余,从而使得供应者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所谓消费者盈余,通俗地说,是指消费者对一件物品愿意出的最高价格与市价之间的差额。举例说罢。一个苹果,市价1元,一个消费者又渴又饿,他可能愿意出20元购买。这20元与1元之间的19元差额,就是这个消费者的消费者盈余。吃了一个苹果之后,这个消费者对苹果的用值评价下降,他可能只愿意出10元购买第二个苹果,则这10元与1元之间的9元差额,是第二个的苹果的消费者盈余。以此类推,到最后,这个消费者只愿意出1元钱购买第N个苹果,则此此时的消费者盈余为零。将每一个苹果的消费者盈余加总,得到的是消费者购买N个苹果的总盈余。

 

作为供应者,当然希望将消费者盈余尽可能占为己有。在有竞争的情况下,供应者只能随行就市。但如果是“独此一家”,供应者就有办法榨取这消费者盈余。其中常用一种办法,就是“全部或零”(all-or-nothing)的收费安排。供应者定出一个价和指定的购买数量,消费者必须按照此价此量购买,否则不卖。显而易见,凤凰古城景区变“凭票进入景点”为“凭票进入景区”,定出一个148元的“门槛”,愿意买票者进入,不愿购票者禁止入内,其实就是“全部或零”(all-or-nothing)的收费安排的变形。

 

在凤凰县,古城、古城内的九大景点以及南华山神凤景区,是其向外力推的三大旅游“卖点”。但这三大卖点,对消费者吸引力是不同的。此三者中,没有疑问,古城最具吸引力。门票新政推出后引发的强烈反弹是一个证明。另一个有力的证据是门票收入。公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凤凰古城旅游收入44.31亿元,门票收入仅为1.55亿元,占其全部收入的1/40。这是说,绝大多数来到凤凰县的游客,是冲着凤凰古城而来。而来到凤凰古城之后,掏钱购买古城九大景点门票以及南华山神凤景区门票者少之又少。“来凤凰古城是想逛古城的风景,体会《边城》中的浪漫,对景点基本没有什么兴趣。”这是一位网友的微博留言,不经意间地道出了太多游客的真实意愿。因为此前古城是不收费的,可以想见,游客享受到的消费者盈余是何等庞大!而作为供应者,眼见着来凤凰游览的游客数量逐年增加——从2001年的57万人次增长到2012年的690万人次,收割这日益庞大的消费者盈余是迟早的事。变“凭票进入景点”为“凭票进入景区”,则是将这一想法最终具体落实到举措罢了。

 

然则何以将门票价格定为148元?这倒也并非因为“涨价”的名声不好听,而是对那些愿意购买游览古城内的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等九大景点需购买148元的套票的游客而言,148元的定价意味着成本不变,也意味着确保这部分游客不会流失。将南华山神凤景区纳入其中,则有别的用意在—— “凤凰古城旅游的内容,应该包括凤凰的自然山水、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多方面体验,仅仅一个古城的山水观光,不能代表凤凰旅游的全部。”主事者推广、宣传旅游资源的意图明显不过。当然,从免费到148元的变迁,会让一部分对古城评价不高的游客止步。但这一方面减少了古城的游客流量,降低了古城运行成本,另一方面给愿意支付门票价格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加之“门票有效期为3天,长住游客只需在售票处确认后,门票有效期就可根据需求延长。对于重复来凤凰旅游的游客,一年以内无须重复购票;且购票达到三次者终身免票”之类的优惠举措,门票新政之后,凤凰县旅游收入的增长是可以肯定的。批评其热衷“门票经济”而将“得不偿失”之类的论调,既了无新意,又彰显着其对世事未明,杞人忧天也。

 

All-or-nothing,在中文世界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庶几近之。这是做事追求完美的人们的性格。这种性格之好坏利弊,向来见仁见智。不过,在真实世界里,“全部或零”(all-or-nothing)的收费安排,经常为那些有一定市场势力的供应者所运用,成为它们成功榨取消费者盈余的好办法,是没有疑问的。

 

2013/3/3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