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春节“禁歇令”缘何成为一纸空文
(2012-01-18 13:30:41)
标签:
国家邮政局快递公司春节“禁歇令”一纸空文杂谈 |
分类: 评论 |
快递春节“禁歇令”缘何成为一纸空文
(尴尬的“禁歇令”)
华说
每到春节,城市里的人们就“乱了方寸”:家里的保姆回去了,小区外的一干早点摊不见了,对面马路上的电器维修店关门了,甚至,连门口收破烂的老头也没了踪影……总而言之,大抵到了这个时候,人们才会发觉,原来有序的生活并不是理所当然的。
网络购物的兴起,让城里人在春节期间为之抓狂的事情又添加了一件,那就是快递。平日里,大街小巷满眼是骑着摩托车助动车电瓶车乃至自行车的快递员,此时突然“人间蒸发”了,影子也找不到一个。不用说,和别人一样,他们回去过年了。快递员回家了,快递公司自然也就歇业了,这似乎是人情之常。
但偏偏有人觉得不爽:不经我同意,怎么可以自说自话地擅自歇业?于是乎早在一个月前,国家邮政局未雨绸缪地发布了《加强旺季快递服务督导工作的通知》。通知说,企业在经营许可期内停止经营(包括关闭网络、停开网络班车、停止收寄或停止投递等导致全网不能畅通运行),应当向当地邮政管理部门书面报告,交回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按照规定妥善处理好未投递的快件,不得擅自停止经营。业务旺季期间,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保证全网畅通运行。春节法定假日期间,快递企业可根据业务量情况,合理安排人员值班,满足用户的服务需求。
未几,中国快递协会快速跟进。在其首次发布的《春节法定假日期间快递服务指导规范》中,对快递企业春节期间经营做出了更为细化的规定。譬如说,“各企业应在每个开办业务的城市提供营业网点收件和指定区域派送服务”;譬如说,“营业网点收件和派送服务时间可缩短为每天10:00—16:00之间,总体应不低于6个小时”;譬如说,“已收寄快件要及时妥善处理,不得造成在收派网点、分拨中心的滚存和积压。”等等。
此刻的现在,已经进入农历龙年的倒计时阶段,也进入了检验国家邮政局和中国快递协会春节“禁歇令”的“时间窗口”。那效果如何呢?看看各地的报道,就可略知一二。这些报道无一例外地说,随着春节临近,众多快递公司已经不受理邮件,开始 “歇业”;而另外一些快递企业虽然未停止接单,但表示,目前接单多半都是走流程,邮件得等到春节过后才配送。当然,后者的表述,没有前者那样直接,属于“婉约”一派,但那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这样的结果,其实并不出人意料之外。国家邮政局出台所谓的春节“禁歇令”并非是第一次,一年之前,也有一道春节“禁歇令”发出,但结果众所周知,快递公司该歇业照样歇业。因此,今年此番景象,不过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了无新意。三令五申,却落得个“可怜无补费精神”的结局,脸上无光是无疑的。那么,何以这春节“禁歇令”令行而禁不止,成为一纸空文?
不难明白,相比春节前夕传统商务快递和网购促销的叠加带来的需求“井喷”,春节期间的快递业务量要下降不少。那么,是不是因为业务量下降至“无事可做”以致快递公司索性“关门大吉”?事实说,不可能。因为那春节“禁歇令”本身,已经说明了春节期间的快递需求量足够庞大,不是不够做,而是做不过来。
快递企业歇业的真正的原因,其实全在“春节”二字上。春节是什么?春节自然是一个节日,但这个节日,对中国人而言,在一切节日之上。任何其他节日,不可与之相提并论。君不见,此时此刻的火车站、长途汽车站以及机场上,人潮汹涌澎湃。不远千里万里,历尽艰辛疲惫,为只为合家团圆共享天伦之乐。这份亲情的分量有多重,就意味着放弃这份团聚的代价有多大,而对企业而言,也就是意味着为留下这个员工继续工作必须支付的薪水有多高!
这就是症结所在。对快递企业而言,春节营业,意味着成本的大幅度提升。因为要营业,必须留住快递员,而要留住快递员,在春节这一特别的日子里,没有足够想象力的加班工资都不好意思说!虽然春节期间快递的收费标准会有所上浮,但也不足以弥补人工的上升。一般而言,快递员实行计件工资。因此从经济学上看,快递员的薪水是企业的直接成本,不从事生产不需要支付。倘若春节期间营业,员工薪水必须大涨而快件的收费不能与之同步,则意味着企业的收入切进了直接成本,收不及支,亏损是也。“千做万做,蚀本生意不做。”快递企业春,节歇业岂非势所必至,理有固然?!
另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何以众多的快递企业宁愿选择春节歇业而不是涨价?以愚观之,原因有二,其一是涨价并非企业想涨就能涨,而且涨多涨少,要受到市场的约束。很显然,快件的收费上涨幅度跟不上员工薪水的上升脚步,故企业不为也。其二是春节只有短短7天假期,急赤白脸地猛提价格不智,于企业形象有损,不利于长远发展,是故企业亦不为也。
然而春节“禁歇令”也并非没有一点效果。据说,今年春节期间,众多快递企业都设立了“值班”制度,以便能在最低限度上“维持业务正常运营”。有人值班,但是不收件也不派件。这大概是春节“禁歇令”收获的最具黑色幽默的成果罢。
市场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凭怎样的颐指气使官腔十足,这个不准那个不准,事实照例不客气地给予一个冷冷的教训:谱摆得有多大,笑话就有多大。
201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