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多元智能论”改革“应试教育观”
(2008-06-29 00:29:56)
标签:
多元智能教育改革应试教育教育 |
分类: 教育论坛 教育改革 职业教育 |
用“多元智能论”改革“应试教育观”
多元智能理论引进中国的时间很短,但是对多元智能的研究已经取得阶段性、突破性进展。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了我国传统的、腐朽的、陈旧的科举式的理论体系,使我们能够真正从人性、平等、公平、和谐的视角,找到改革应试教育的思想武器、改革应试教育体系的办法、改革应试教育办学道路、从根本上改革应试教育的教育教学形式,真正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层次协调,真正创建和谐教育!
1984年我国一批关爱“弱势群体”从事智残儿童教育和农村教育工作者,自发地引进了“多元智能”概念,为多元智能今日发展奠定了宝贵的基础。后经原国家教委老领导郭福昌老前辈的极力倡导下,由北京市教育学院梅汝莉教授等牵头,于2000年、2001年先后成功地组织了以“开发学生潜能,深化教育改革”为题的“多元智能”的官方正式研究,并由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亚太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联合会主席、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与DIC琼.梅克教授签定了国际合作协议,确立了50多所该项目研究学校。为此,2001年3月15日中国教育报以“向传统教育评价的挑战——多元智能理论”为题,揭开了借鉴多元智能向应试教育理论挑战的集结号!
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多元智能的研究并没有仅仅局限在普通教育内部,在陶西平同志的倡导下,由北京市职业教育学会仉昆、章家祥会长推动,北京市职业学校也开始了多元智能的研究与应用,并取得“多元智能理论研究的意外成果”!
多元智能与应试教育观不同本质在于,在人人平等、公平竞争、协调发展的原则下,承认人的差异性同时,强调并始终坚持因人而异的具有人性化的、有针对性的教育能使人人都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多元智能理论改变了传统的应试教育的“以智商高低、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陶西平先生指出:“学校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创造适合每位学生发展的教育。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学方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为了适应不同智能结构学生的不同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潜能来提高学习效能-------”“多元智能理论就在微观领域落实教育公平和推进普通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闪耀出耀眼的光芒”。
正是基于多元智能基本理论与应试教育观的本质区别,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多元智能论”是改革“应试教育观”,树立全新的、有利于教育类别公平、有利于人人受教育平等、有利于改革应试教育思想理论、有利于改革应试教育体制、有利于改革应试教育体系的理论武器!如果我们的教育行政领导部门能够真正认识到这个基本原理,那么普通教育改革、课程体系改革、中考、高考改革才能出现质的变化!才能真正解决困扰我们的“高考非考不可”的高考指挥棒指导下的应试教育弊病!
参考文献:多元与和谐——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发学生潜能研究暨DIC国际合作项目组(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总结——200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