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进行时(一)水煮鱼PK掉了芋儿鸡
沈从文1922年独自一人到北京寻找理想,他姐夫说——人家至少都是带了弓箭才进山打猎,你赤手空拳带者幻想来北京,你既为信仰而来,就千万不要让信仰失去。
女,字前面加“美”,那是当今的潮流,所谓美女并非都美。食,字前面加“美”,是否美食,自己体会了,呵呵。
水煮鱼PK掉了芋儿鸡
懒洋洋的午后,去球场上疯踢了两个小时的球,回到小区已是下午5点过了,一个人晚上吃什么是个问题。煮稀饭?不爽;下面条?父母回老家前买的那一大把面只剩下1/3了,没胃口。于是端着锅下楼,觅食。理想中的食物,是30块钱左右,能端回一锅好吃的成品。
莲花南路,是成都东边的一条小巷子,我穿着拖鞋端着锅走到了这条街的路口。一条街过去,7、8家那种成都普通的街边小店。菜品大都类似,鲢鱼、黄鳝、牛蛙什么的,一锅煮了,味道麻麻辣辣的,很引人食欲。可除了味觉主要的还是关心价格,走通了整条街,发现每个菜品的单价大体一致——小份58元、大份78元。整这里的回去吃,太没名气了嘛,太一体化了,我甚至怀疑这条街开店的,以前会不会是一个村子里的老乡。
当然来了一趟也还是要仔细看看,找到一份相对来说最便宜的,小份芋儿鸡,菜单上标价48元。手捧起菜单,心头突然想起刚毕业时,有一次到德阳,朋友在体育场附近请我吃芋儿鸡的情形,那已是9年前的事了,还没回忆出什么味道,老板娘一个劲儿在旁边诱劝:“我们还奉送几个小菜,煮在一起你可以打包带走。”恍惚间,我突然对芋儿鸡断然失去了兴趣,毕竟这也要近半张钱啊,而且一条街都这样卖,其味道似乎不太保险,还不如我自己煮一锅水煮鱼。
果断地走了,回到海椒市那个路口,先冲进附近的超市,弄到一包还算可以的水煮鱼底料。回到小区楼下的菜市开始快意采购,5毛的豌豆凉粉,另花了5块大洋,在一菜摊配齐了土豆两大颗、黄瓜一支、藕一小截,然后就走到了菜市卖鱼的地方。买什么鱼呢?就买刺最少的黔鱼吧,称了一条一斤多的或蹦乱条的黔鱼,心面满意足地回到电梯口。想想不对,还有东西没买。随便就在旁边的杂货店拿了两瓶啤酒,本地的名牌子勇闯天涯,两瓶也要10个大洋啊。
回到家一细算,加上酒水一共才花了36元。打开厨房的灯,动手弄!洗菜的时候,想起5年前那个夏天在北京采访亚洲杯,到那个叫沸腾鱼乡的地方吃水煮鱼的味道。在家自己弄,就讲究不了那么多了,外面的水煮鱼多嫩啊,面上泼一层厚厚的热油,真是很沸腾。按照底料外包装上的步骤提示,我一步步演绎着家用水煮鱼的程序。
当满满一锅水煮鱼被我端上客厅的茶几的时候,还是比较有成就感的。喝酒啤酒——那啤酒没有甲醛味的,颜色就跟时下电视广告里什么“老师你OUT了”的啤儿茶爽一样儿一样儿的。大快剁颐地享受着鱼肉的时候并没有想着“人为刀俎”,杀鱼是鱼贩子代劳的,他帮我已经处理到干干净净的鱼块的程度。这顿晚餐让我有了些许成就感,至少比那街头的芋儿鸡便宜了许多呀,味道呢还是很可以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