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阅读:关于生活的《我所理解的生活》,关于旅行的《趁,此身未老》。

标签:
我所理解的生活韩寒趁此身未老阿sam文化 |
http://s10/mw690/4b06efffgd404535d64b9&690生活是什么?旅行是什么?生活是人与自然互动所创造的内容,旅行的本质无非就是生活的交换与体验。
当这本集合韩寒近几年博客访谈的个人杂文随笔集《我所理解的生活》甫一面世,我便迫不及待要读他,想走近他。我对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重复。一来是这本书原本就是博客文章的收录,有很多我已看过;二来是韩寒的三观虽然和世界一样在变化着,但心态和三观的走向基本是不变的,也像他自己在文章中反复提到多次的,他知道自己在不断重复的写相同的东西,只是他觉得有很多读者需要看到那些道理。这社会虽然并不好,但这样的态度也很容易让人抓住“韩寒根本就没东西可写”来大做文章。
全书排版也相当不错,从“国事”开启,不少让人捧腹大笑的地方,直到我读到“我是”时已经有了不少思考。他以自己的“无神论”来作为全书的结尾,韩寒有着无比强大又执着的内心,他相信自己是神,也相信自己痛恨的人正在塑魔,他说“生活亦如是,冷暖几人知”,他说“诸神再会,万恶莫作”。
韩寒的文字并不特别犀利,没有一刀扎死人的初衷,文字平实中见真灼。韩寒写到,中国的老百姓和小龙虾很像,最能忍最能扛,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生存,虽然有两只钳子,但常被人在背后捅刀,而且也夹不到对方。一有惊吓,第一反应就是往后退。形容得太逼真,令人拍案叫绝。
韩寒很有责任感,对很多社会问题,勇敢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怎么看。我很惭愧读这本书才第一次看到韩寒著名的《韩三篇》,看到韩寒对变革、民主、自由的态度诚恳、见解独到、震耳发聩。看《韩三篇》,很难想到出自三十岁不到年轻人之手。在中国,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在思考什么?三十岁以上的大多数又在思考什么?社会需要韩寒这样有责任感的“意见领袖”。
没读这本书之前,对韩寒的印象“愤青”一个。正如韩寒在文中多次提到自己十年来的反思、改变、进步。“我知道无论我说得多么对,我必然有地方错了”。“一个好的写作者在杀戮权贵的时候,也应该杀戮群众。”“一个好的作家不应该无穷无尽无底线讨好民众。”韩寒承认内心的虚荣,不淡泊。
书中选的文章多是韩寒近些年的作品,思想深刻,观点独到。韩寒说,很多人恨特权,因为特权没有在自己手中。韩寒谈微博:看起来微博能改变很多东西,但事实上在微博时代,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得太快了,有些特别重大的公共话题也只能延续一天甚至半天。在形成合力的过程中,随便哪个人出来喊一嗓子,注意力就会被分散。
韩寒在文中写到:每一个人,纵然缺点一身,但必然有一些地方是长于他人的,那时你区别于他人的标记,也是造物者公平的地方,就看你能否找到这些标记。他人的鼓励是助燃的汽油;他人的笑话,也是汽油里的添加剂。你的青春就是一场远行,一场离自己的童年、自己的少年越来越远的远行。远行不重要,去哪里不重要,找到自己所热爱的才重要。千万不要放弃,千万不要怕被人嘲笑。
旅行,有时需要用心的计划,有时适合说走就走,计划好的旅程安心而惬意,说走就走的旅途却多了份潇洒与惊喜。生活的调色盘,可以有多少颜色?也只有画画看才知道……走过人山人海的我们,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慨,生活中如今能够轻易将我们打动的东西已经不多见了。
时隔两年,阿Sam这次带着旅行中不停散落的一身心事而来,交出了第二本旅行随笔集。他化身旅人,走遍荒漠山城,走过城市的繁华和苍凉,像是研究都市的最佳移动路线,徐徐漫步城市的万千脸孔,步履自在自如,向外体悟,向内探索,以书写和摄影的方式快拍稍纵即逝的行旅瞬刻。阿Sam的这本书,有旅行,有梦想,有他向往的生活,也有多少年仍陪伴在身边的新的、旧的好朋友。
短短的数千字随笔,他讲旅行,说亲情,谈恋爱,享美食,篇篇都是生活闲常的短篇。在他笔下,原本看似简单微小的生活,存在着一种更巨大的片段荒谬,但他挟以爆破的哭笑声轻笔带过,一如钟爱他的读者们,热闹而安静,生活依然。《趁,此身未老》并不是一本孤独情绪的旅行书,更像是对生活点滴细琐的品读,以及对十分钟年华老去的扑捉记录。
书中除了有大好大好的风景、大朵大朵的白云、陌生的国度、孩子天真无邪的脸、恐怖的“死亡”飞行,还有赤脚走在棉花堡、三两相伴可贵的朋友、逝去的感情、不经意想起的旧人、亲人以及梦里的小河、远去的故乡和再也回不去的过往。这一切,或多或少都会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影子。《趁此身未老》说着这些年他所经历过的人,经历过的事,经历过的过往;说着他的安乐、寂寞、无奈、挣扎与害怕。
书中有一段文字我很喜欢:“你们都挣扎在繁忙拥挤的大都市里,营营役役可能偶尔周末和同事去买醉,到楼下的便利店找酸奶喝,第二天带着一身酒气回公司继续加班到深夜,拿着永远与所付出的劳动不符的薪水,却一心想和爱的人开一家咖啡馆。”可真的有多少人愿意放弃原有的一切,在一个自己喜欢的陌生城市安定下来一切重新开始。
理想和现实永远差了一步,一般都很难跨过去。人们都容易对自己长久以来居住的城http://s1/mw690/4b06efffg73fd77e2f6a0&690市产生疲倦,而凸显“别处”的无限美好。其实每个人的旅行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都是心灵的一次慰藉和抚平,无非侧重点不同而已。面对现实的营营役役,我们都容易累,寻找一个能放逐自己离家出走的地方,去找回纯粹的喜怒哀乐,这份勇气盛大而丰腴。
阿Sam在他的书里,尽管多篇依旧是在记录他的“私旅行”,不缓不慢的节奏、好看的照片、几处特别的风景、一对牙刷或是一份勾起儿时回忆的早餐。不难看出对如过去其实他也像我们一样抱有着遗憾。感谢阿Sam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让我有幸跟随他的文字,踏上了那辆开往过去的时光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