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爱着被爱生死悲悯灵魂 |
分类: 尘·情归 |
人各有命,那么人真的有灵魂吗?如果相信人是有命的,那就应该相信人也是有灵魂的。而灵魂又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形态存在?是否每个人生命的样子就是灵魂的形状?
--------------------------------------------------------------------------------------------------
是去年,是因为一件雀蓝的连衣长裙,我在博客上认识了她。当时,我很想买下那条长裙,于是在她博客上留了言。后来,长裙虽没买下,我和她也再没有任何的文字交流,但我却记住了这个自己设计服装品牌、又能写得一手好文章的北方女子——田新。
一年过去,在这深秋的一个夜晚,我在纸条箱里看到田新给我留的信,说要赠我一本书,我欣然给了她地址。
几天后,我收到来自大连的包裹,打开,封面上“灵魂的微笑”这几个字赫然醒目,还有一个戴着口罩的年轻人和一个微笑如天使的女子,再看左上方的两行字“一段与癌症相斗争的心理路程,一段爱与死亡相抗衡的真实人生”时,我突然感觉有点不舒服,似乎闻到一股医院里那种浓浓的毫无生命指数的福尔马林的气味。这让我想起很多年前看的周国平的那本《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那是一本让我看着流泪最多的书,那种揪心的记忆至今犹在,在看的过程中数次流着泪放下书强迫自己不要再看,却又忍不住一次次拿起继续,在合上最后一页时,我甚至发誓以后不再看这类关于医院、病痛、死亡故事的书籍。
因之,这本《灵魂的微笑》我在第一时间里就决定我是不会去看它了,我把它藏于书柜,就让它寂静在时光里吧。
可后来的两天,我总是有点心神不宁,我知道,我是被那封面上戴着口罩的年青人的那双眼给牵扰的,那是一双让我看一眼便不敢再正视的眼睛。那眼里到底有一股什么力量?
到第三天,我终于还是打开书柜拿出这本《灵魂的微笑》放进了我的包里,我带着它到蓝天下,在灿烂的阳光里翻开了第一页。
书是由两位作者合并完成的,作者之一逄徨(笔名),就是书中的主人公逄志尧(真名)。十九岁的志尧来自农村,成绩优异,是大连海事大学的学生,可不幸的他在最灿烂的年纪得了白血病,死亡之神正向他逼进。
吕程,书的另一位作者,也就是田新,她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志尧的病情后,毫不犹豫地留下一句掷地有声的话:“我一定要救活这个生命。”素不相识的两个人,因为对生命的一种渴望与执着携手走在了一起。
这本书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大概就一个多月的时间,一个日日要与死亡之神抗争,一个要为筹到三十五万的第一笔手术费到处奔波,两个人却以坚定的信念完成了这本书,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田新说,逄志尧在与病魔抗争,而她是在与信念抗争。给这书写序的杨道立老师说,爱着,被爱着,人就可以越过障碍笑着向前走。
是的,爱着、被爱着,这力量是可以无限大的,我想不出这世间还有什么可以超越爱的力量。
我用了一个下午的时光一口气把书看完,整个下午虽有阳光温暖地把我整个包围,可每看到穿骨刺、化疗、手术、打针等许多医学上那些冰冷的字眼和因为化疗而头发稀疏的志尧低头创作的照片时,我的心还是会隐隐作疼与阴郁。
我刻意拒绝看这类书籍,尽量不去看以悲剧结局的影视剧,以为这样生活就会快乐多一些,愁苦少一点,自欺欺人地活在自己所谓的美好里。然而现实生活中的那些曲折、不幸、复杂不是我想拒绝就不存在的。
想起一次去医院开肠胃药,一个外来务工的中年男人脸色苍白无比憔悴地坐在凳子上,主任医生看了他的一些检验报告后要求他马上住院,那男人听了,就一个劲地哀求医生,说他不要住院,求医生只给他开三天的药就好。医生听了有些生气,嗓门也大了,说他的病不住院是不行的。那中年男人还是低声地苦苦哀求,最终医生只好给他开了一些药让他离去。我看着这个瘦得几乎没有一点多余脂肪的中年男人拿着病历、低着头慢慢走过那充满福尔马林气息的走廊,然后消失,心在那一刻又不自觉地发疼。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有着悲悯情怀的人,但是在现实面前我的悲悯情怀是虚弱得连一丝福尔马林的气息也抵抗不了。那天回家后,情绪一直低落着。
生之意义,在贫穷的人们那里,有时候是这么“轻”,而这“轻”里,包含着多少无奈、隐忍和苦痛?
而我除了仅仅会“隐隐作疼”的悲悯之外,没有做出别的任何反应,这或者只是一股原始善良的反应。这种原始善良,有些人在岁月的年轮中被销蚀了,有些人还隐存于内心,有些人却把这种善良无限放大升华。
书的出版日期是2004年,至今刚好十年。十年了,志尧还好吗?第二天,我给田新留言,我忽然很想知道他的情况。
没想到田新在线上,她回信:他,去世了。
看到这几个字,我的心“咯噔”颤了一下,突然说不上话来。过了好几秒钟,我追问了一句: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是因为筹款的问题?还是别的?
田新没有马上给我答复,我想也许我问得有点唐突了,我们各自沉默了一会,然后我看到一行字出现在屏幕上:命数已到了。
我没有再问下去了,人是各有命的。那么人真的有灵魂吗?如果相信人是有命的,那就应该相信人也是有灵魂的。而灵魂又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形态存在?是否每个人生命的样子就是灵魂的形状?
对于生死,我想起美国诗人肯宁翰的一首短诗:
生流向死就像河流向海,
生是新鲜的而死对于我却是盐。
补记:因为答应过田新拍与书合影的照片给她,于是就用这个周末的午后随拍了几张,真心感谢朋友的拍摄的。第一张照我是最满意的,看着这张照片时,我不由地又想起一句话:世人喜欢漂亮女人看书的样子,却不肯相信她真的在看书。呵,我也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