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考时心理(转)

(2007-04-17 14:38:06)
标签:

考试

心理

问题

分类: 学生应考

考时心理:酸甜苦辣       

            心理咨询师   丁祉

“养兵千日,用于一时”,考前勤奋复习和心理校正都是为了考场上那两三个小时的正常发挥,“考试心理”的主体也在这里。分析我们在考试时的各种心态和胜败得失,有助于我们总结一些有规律的东西,也是给我们自己多准备一套获胜的武器。

一、走进考场,如入无人之境

    纵观每年对高考优胜者的采访报道,发现都有一个共同的倾向,他们都说在考场上感觉特别不错,当时是全身心地溶入考卷当中,没有感到什么紧张,有如进入无人之境。作文写得痛快淋漓,数学也做得顺手极了,各科都是时间充裕,从容交卷的。

  他们能够这样应付自如,纵横驰骋于考场之上,这不仅仅依赖于他们深厚的知识功底,更有赖于他们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在紧张的气氛里不断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真让人羡慕不已。

  可有些同学在走进考场之前,常常给自己许多的负面的暗示:

  “这次考试很重要,千万不要考砸了。”

  “一定要考好了,不然太对不起妈妈……”

  “糟糕,我还没有复习完呢,这次一定完蛋了。”

  “完了,糟了,我开始紧张了,我一定又发挥不出来了……”

  仗还没有打,就先认输了,这样的士兵能指望他发挥多大的能动性?没有自信,就根本不会有取胜的机会。

  所以,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不妨回顾一下,你在考前多少可能都有些负性的“包袱”。扔掉它,你的成绩可以前进一大步呢。你可以在考卷发下来之前就给自己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在全身放松的状态下心里默想:

  “我现在精力充沛,思路清晰。”

  “对所学的知识我掌握得相当不错。”

  “这次我投入了大量的时间,进行了充分的复习,我能考出应有的水平。”

  “即使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我也不必惊慌,留在后面慢慢处理。谁也不会得满分,我也用不着争满分。”

  “虽然还有一章没有复习完,但在这一章学习的时候我就掌握得不错,问题不大。”

  这样,你的自信心会大大地增强,就可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考试中。

  带着“被考”的心态走进考场,无论如何都会有点底气不足,因为被别人考,“我”始终是被动的;拥有一份宁静的心境去参加考试,虽不比别人矮一头,但也缺少一种冲动; 其实,考试是“谈判”,是主考人与被考人双方的谈判,是在共同知识背景下的相互交流、理解和承认。这样一来,考试对考生来说,就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表现考生自我的大好时机,“我”可以积极地去准备、主动地去应战,甚至是挑战。带着这样的心态坐在考场上,如同一位大将坐在谈判桌前,考试时无暇顾及后果,而只在意即时的斗智斗勇、寸土必争。有这样的心态,就会有一种士兵上战场时的忘我和冲动。有了这种忘我和冲动,还怕他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吗?

  从现在起,抓住每一次大大小小的考试机会,让自己融入那种环境中,不断排除因难题带来的紧张,做到积极地思考,冷静地分析,不急躁不心烦。日积月累,就能练就考试如入无人之境的心理功夫。

二、两军交战,勇者胜

  “我的学习成绩挺好的,平时测验都是名列前茅,特别是数学,每次单元测验或月考,我几乎都是第一。可是,每次大考,比如半期或期未考试,我的成绩又都是非常遗憾的,特别明显的是数学,成绩要退后好几名。而且,我发现每次大考,我都会出现生理反应现象,心跳过速,头冒虚汗,手足发抖甚至冰凉,浑身上下好像被什么东西束缚着,很不自在。”(小军)

小军所述的现象是“考试焦虑”。心理学有关的研究认为,中学生考试焦虑反应是后天“习得”的,它与早期的经验有关。例如,从上小学开始,每当经历一次考试时,家长都会给予更多的关心;在班级里,老师总是对成绩好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升学更是以考试成绩为硬指标。我们获得了太多的经验,一提到考试,便会条件反射般地紧张起来。说实在的,每个人刚一进入考场,尤其是那些严格、正规、气氛森严的考场,都会有一股紧张的感觉,手心和发际都会冒出汗珠,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如果在通览全部题目后,发现有好几道题自己不会做,这时心中的压力自然会增大,你会有一种焦虑的感觉,会出现大量流汗,心跳加快的状况,这也是正常的。如果这时加上周围同学的负面暗示作用----他们正在埋头答题,这又增加了你的压力。你一定越想越急,越急则越静不下心来,思绪很乱,更没法答题,有时还可能会表现出手足无措,心绪不宁,甚至是绝望的心地。

这时你最好不要拼命催自己,不要拼命地想让自己有个好的思路去解题,因为“欲速则不达”。你可以从调整自己的呼吸开始,让调息达到调心的效果。先深深地吸一口气,再从口中缓缓地呼出来,再吸再呼,连续三次。这样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同时可以利用吸进去和呼出来的空气流动对大脑进行洗涤一下。然后进一步从正面暗示自己:

“考试面前人人平等,今天是大家都遇上了麻烦。我不会,别人也不一定会。”

“这个公式想不起来,只是一时卡壳了,过一会儿就会想起来,先做其他的。”

 
中考、高考前考生最爱问的十个问题http://blog.sina.com.cn/u/4b0648eb010007xf
怎样对待来自父母的压力http://blog.sina.com.cn/u/4b0648eb010007xg
中考应考策略及注意事项http://blog.sina.com.cn/u/4b0648eb010007x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