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的原创 |
一然有着江南女子的清秀,文静而柔弱,她是9岁时回到自己父母身边的。因为,慈爱的奶奶去世了。
奶奶的去世,一直是她心里的痛。她曾对我说过,这种痛好像已经深入骨髓怎么也消除不掉。那么小就面对过死亡,使她从此特别地珍爱身边的每一个事物。想念一个人的滋味真是难受,在心里挥之不去,却又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无奈让她从此性格孤僻。小的时候,她不像同龄的小女孩一样爱玩儿爱闹、爱耍小性子、爱在父母面前耍娇,她常常一个人捧着一本书可以坐上一天不动地方,也可以望着天空发呆很长时间。在生活上,她基本能自立起来,小小的年纪几乎完全能够自己照顾自己,她乖巧得让父母心痛,封闭得让父母无可奈何。
上学以后,一然的成绩一直是第一,那时很少有课外书可读,她就背成语小辞典、背古诗。这为她日后拥有良好的写作打下了牢固而坚实的基础,她身上的书卷气可能就是这样积累起来的。
也许是从小就离开母亲的缘故,一然与母亲的关系一直都显得很淡。但这并不防碍她对母亲的爱,更确切地说是报答。她会因母亲无意表露出对某件物品的喜爱而让母亲即刻拥有而花费大把的金钱,每当母亲的生日和母亲节到来的时候,她都会为母亲买许多的礼品和大捧大捧的鲜花,却从来都羞于向母亲说一句贴已的话。即使到了后来,她自己也做了母亲。虽然她深知,母亲不能亲自抚养自己的孩子是为了让孩子过得更好,但她想告诉母亲的是,即便是饿死,孩子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母亲。但她却从未向母亲表述过自己内心的这种感受,她柔弱的外表下有着一颗很硬、很犟的心。
在她的记忆里,只拥抱过母亲两次,第一次是她结婚那天即将被新郎接走离开家的瞬间,她突然回转身来紧紧地拥抱住母亲,在母亲还没回过神儿来,旋即含着满眼的泪水离开家门。她心里的不舍和对母亲的感激,在那一个拥抱里表露得淋漓尽致。最后一次是母亲突发脑出血不幸去世,遗体即将被推走火化时,当她意识到今生今世再也见不到母亲的时候,她不能控制地紧紧拥抱着母亲冰冷的遗体,几乎流尽了一生的眼泪。二十年前失去奶奶时那股彻骨的痛楚再一次袭上她的心头,让她此后的生活恍如梦境一般。
我知道,那种无奈和后悔至今仍让她无法释怀。面对一然,我不知道该为她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才能减轻她的痛苦。只能握着她冰凉的手,希望把我的热量传导给她。也正是由于我亲历了一然的痛苦,所以,我越发地珍爱着自己的父母、家人和亲朋好友。
听一然的父亲说,一然从未当着他的面流过一滴眼泪,在处理完母亲的丧事之后,更加细心而体贴地照顾着父亲的饮食起居。一然母亲刚刚安葬后的几天,一然安顿好父亲后,告诉父亲去上班了。但她却去了墓地,几乎一整天地呆在母亲的坟墓前,直到下班的时间到了才匆匆地赶回家中。好几次,一然的父亲偷偷地去墓地,他实在是担心女儿,却不敢对女儿碰面。他看到女儿依偎着母亲的墓碑,对母亲喃喃着什么。父亲知道,一然在用这种方式亲近着再也回不来的母亲......
可怜的一然!
爱,不仅需要用行动来证明和体现,更需要用语言和爱抚来表达。哪怕一句短短的问候和一个不经意的小小动作,都要比成千上万的金钱更让父母快乐。一然在经历了第一次痛苦而自我封闭后,终于被第二次的痛苦唤醒了。
她知道了该怎样去爱,相信她也学会了自我疗伤......
(入圈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