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成长教育 |
前几天,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年轻人即将大学毕业,很久以来他一直想要一家经销商展览厅里的一辆很漂亮的跑车,他告诉父亲这是他毕业时唯一想要的东西。毕业的时间一天天临近,年轻人从父亲的暗示里知道那辆车已经买下了,从心里感到高兴,只盼望着毕业的日子快快来临。终于,在毕业那天的清晨,他被叫到父亲的书房,父亲告诉他因为有他这样的好儿子而感到骄傲,并且非常非常爱他。在儿子急切的期待中,父亲交给儿子一个包装精美的盒子,儿子打开后发现里面只有一个漂亮的用金字刻着他名字的皮制《圣经》,巨大的失望让儿子扔下盒子破门而出。
多年以后,年轻人事业有成,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豪华房子和高档名牌汽车。自从毕业那天之后,他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就在他意识到父亲已经很老了,自己应该回家去看看父亲时,他接到了父亲去世并把所有遗产都留给他的电报。他怀着复杂的心情赶到父亲家,面对人已逝去空空的书房,他发现了那个盒子。他哭了,拿出《圣经》一页一页地翻着,突然,一把车钥匙从书的后几页掉了下来。钥匙上有一个刻着经销商名字的标签,那正是多年前他想要的那辆跑车经销商的名字,取车的日期正是他毕业的那天……
从女儿身上,我总是感觉到青春期的孩子好像都有一种莫明其妙的痛苦,这种痛苦在我们成年人看来似乎就是无病呻吟。我想,对他们来说,他们痛苦不是因为获得的太少,而是拥有的太多。长辈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丰富多彩的物质享受、宽松的小学教育、充满诱惑的各种信息的刺激……一直伴随着他们走过天真无邪的幼年、童年,但随着升入初中,即将面临人生第一次残酷的竞争,所有的一切都改变了,老师的严格要求,学业负担的加重,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们第一次面对这些应该承担的义务,让他们的心理一时难以适应。表面的逆反下应该是无助和无奈吧?这种痛苦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该是一件多么严重的事啊,我们成年人真的不能无视这种痛苦,而是应该找寻到一种恰当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我们应该能找到这样一个切入点。当然,这的确需要我们为此付出更多的精力、耐心和时间。
让孩子能够体会到我们的爱,感受到我们的爱,我想这才是问题的关键。那个故事里年轻人的冲动铸成了一个无法挽回的人间情感悲剧,但换一个角度来思考,我们是不是也能反思到:如果父亲的爱更直白一些、如果事后父亲能够主动与孩子沟通一下……也许这种遗憾就不是遗憾了。
晚上睡觉的时候,女儿特意来到我的身边,像小时候一样,轻轻地吻了我一下,“妈妈,晚安”,让我激动得辗转反侧。一则故事能够让两代人都得到启示,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啊!
面对青春期的女儿,我想,如果父母能够多从生活的点滴小事里体会更多的东西,试着改变自己,不断地尝试一些新的理念,也许,沟通就会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