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不能代替父母的教育责任
(2012-04-09 17:48:11)
标签:
择校教育育儿杂谈 |
分类: 家庭育儿 |
近期,有朋友小孩该上小学了,大家纷纷花大价钱择校,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号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择校真的就能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吗?
择校仅仅是家长想给孩子找一个好一点的成长环境,“昔孟母,择邻处”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孩子的心智成熟不能仅仅依赖学校。我个人认为,孩子的成长包括3部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知识累积。学校教育更加偏重后者,而前两者真的需要父母投入巨大的精力和时间。
前几天与朋友一起吃饭,他说他这些年为了孩子择校,没少给老师送礼,仅仅为了老师能够多关注自己的孩子,多给自己孩子展示的机会,甚至抱怨现在的老师跟以前不一样了……而这些正好与我的做法相反,这些年我坚持不为了私利给老师送礼,我告诉孩子“除了父母,任何人没有责任爱你,没有义务帮助你,包括老师。你要获得别人的爱与帮助,就必须首先学会爱别人,帮助别人。靠自己的努力去赢得朋友。”我坚持让孩子独立处理自己面临的所有挑战,我可以帮助他分析,引导他正向、乐观看待事情,控制好情绪正确、妥善解决各种冲突。结果呢?这位朋友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而且不懂人间世故,觉得什么都来得太容易;我的儿子成绩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是很优秀,老师说从教以来从来没有见过情绪如此稳定的男孩。
孩子能不能健康发展,关键不能看是否择校。择校后,环境好一点,家长可以省点心;但是不择校也挺好,儿子在社区小学读书,同学三教九流,在交往过程中他能正确认识各种人和事,理解社会各阶层人生百态,谁能说这不是认识社会的一种教育呢?为什么一定要给孩子选择一个“没有细菌”的环境呢?作为父母应该鼓励孩子适当接触细菌,产生免疫。这样的免疫系统才能抵御更大的疾病侵蚀,谁能说不是一件好事呢?
综上,择校还是不择校都不是孩子成就的必然条件,作为家长要勇于承担责任,多关注孩子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时配合学校跟进孩子知识累积的进度,需要的时候给予理解和帮助,让孩子发展顺其自然吧。我们小时候不也背负家长沉重的愿望吗?可是还不是一样过日子?能成就者有几人?快乐、独立、注重生存质量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