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数据库捕获数据变化量方法
(2011-03-06 13:59:34)
标签:
oraclemonitoring跟踪数据数据变化杂谈 |
分类: Oracle |
随着oracle数据库10g的普遍使用,oracle10g中的一些新特性也被开始使用。其中自动的统计信息的更新功能已经普遍运用到了生产环境中,他可以自动的在指定时刻,按照表中数据的变化量(大于10%)进行统计信息的更新操作。
目前oracle9i版本在生产环境中还大量存在,统计信息更新操作基本依靠脚本完成。尤其是表中数据的变化量的统计基本靠手工方式进行,效率和准确性都很低。从oracle9i版本,软件已经提供了对DML操作的跟踪的方法,只是不象oracle10g是自动开启,需要手工将才功能进行激活。
Oracle提供了两种激活方法,一种是对用户、一种是对表。
对用户进行实施方法:
对单表实施的方法
通过记录表中DML操作,可以为优化统计更新操作提供依据。而且从oracle9i版本开始,在dbms_stats包中提供了GATHERSTALE选项,可以根据记录的DML操作情况,在运行dbms_stats可以自动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统计更新工作。在这里不着重表述dbms_stats的使用方法。
下面看看开启监控后的效果
首先创建了一个分区表
1、
2、开启对此表的监控
Alter table t_partition MONITORING;
3、对此表进行DML操作(insert、delete、update)
略
4、查询结果
Oracle通过user_tab_modifications进行展示统计结果,因信息不是实时刷新到数据字典中,需要使用execute DBMS_STATS.FLUSH_DATABASE_MONITORING_INFO;命令帮助强行刷新,oracle的自动刷新需要15分钟。此数据保留在system表空间中。
SQL> select TABLE_NAME, INSERTS , UPDATES, DELETES, TIMESTAMP from user_tab_modifications;
TABLE_NAME
------------ ---------- ---------- ---------- -------------------
T_PARTITION
T_PARTITION
T_PARTITION
T_PARTITION
通过以上信息可以明确的计算出,在某个时间段内一个表数据变化情况。为统计更新操作提供了有用的数据依据。
如果设置了表的MONITORING属性,那么可以通过user_tab_modifications视图得知每个被monitor的表增删改了多少条记录,据测试还是比较准确的。
如果user_tab_modifications视图没有更新,在执行完DML以后,9i中可以通过执行下面的语句强制更新。默认是15分钟自动更新一次。
exec dbms_stats.FLUSH_DATABASE_MONITORING_INFO();
在10g中,如果初始化参数statistics_level是TYPICAL或者ALL的话,那么表是自动被monitor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