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惊艳——重读张爱玲

(2011-04-18 08:28:46)
标签:

杂谈

 http://s9/middle/775d541ft7664aa4a9468&690

惊艳

——重读张爱玲

烟是毒品,酒是毒品,张爱玲的文字也是——会让你情不自禁地嗜好上瘾。她有曹雪芹的才气,又有不同凡响的思索;如蒙娜丽莎的微笑,弥漫的神气千古永恒。

张爱玲的散文,最初读了她的《流言》和《惊艳》,书名劈面惊艳,文章谁敢这样起名,唯有才女张爱玲。她有易安居士横溢的才华,又有易安居士所没有的桀傲不羁的张扬个性。她的散文短不足几百字,长则万言;小说精辟紧凑,细腻得如一块温润的美玉。她那一连串的感觉不停地闪,如瓦片在水面上一连串地漂过去,溅起一连串梦幻般的水花。她与席慕容皆是才貌出众的女子,却以一个俗女人的口气和心性唠叨不已——文字平实、隽永,毫无矫揉造作,读来韵味无穷。

重读张爱玲,看《倾城之恋》、《金锁记》等小说,读《谈看书》、《走,走到楼上去》等散文,这一系列作品明知会乱我心,却手不释其卷。真正的天才无迹可循,张爱玲就是这样的天才。其作品文字信手拈来,却极有神韵;如洛河之神女,回眸一望,迷倒曹子建(曹操长子),水波浩渺,凌波微步,一篇《洛神赋》横空出世,传颂千古。其文章不如曹雪芹的才气,也不如沈从文浑厚的乡土气息,行文却诡谲多变,虽唠叨家常,却写尽人性百态和世态炎凉。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张爱玲这样写道:“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胸口上的一颗朱砂痣。”比拟朴实生动,寥寥数语,却写出了男主人公佟振保进入“围城”之后的复杂心态。如钱钟书在《围城》中所言:“没进入围城的男女想进去,进了围城的男女想出来。”振保在英国留学时,认识了一位叫玫瑰的女孩,是他的初恋,玫瑰的父亲是个体面的英国商人,在中国多年,因为一时的感情冲动娶了位广东女子为妻,回国后玫瑰的母亲只是花瓶里的摆设。玫瑰比任何英国人还要英国化,脸上总是一种淡淡的漠然,顽皮的时候,脸上有一种端凝的表情。

“她家养了一只芙蓉鸟,鸟一叫,她急忙答应一声‘啊,鸟儿!’踮着脚,背着手,仰脸望着鸟笼。这时候,她显得很稚气,大眼睛望着笼中鸟,眼睁睁的,眼珠发蓝,仿佛要蓝到极深的蓝天里去。”细致入微的刻画,玫瑰形象便跃然纸上,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玫瑰爱上了振保,可振保认为把她娶来移植在家乡,是劳神伤财、不上算的事儿。

佟振保要回中国了,他开车送玫瑰回家,玫瑰知道已经失去了振保。张爱玲写他们分别时:“由于一种绝望的执拗,玫瑰从心里热出来。……振保伸过手去揽住她的肩膀,她把脸偎在振保身上。振保把手伸到她的丝绒大衣下搂着她,隔着冰凉的水钻和银脆的绢花,玫瑰年轻的身子从衣服里蹦了出来。振保吻她,玫瑰的眼泪流了一脸。……车窗外还是那不着边际的轻风湿雾,虚飘飘的叫人浑身劲儿没处用。……玫瑰的身子从衣服里蹦了出来,蹦到振保的身上。”——张爱玲行文如李贺诗句的诡谲,有米芾书法的灵动,描出了振保与玫瑰不同的心态。

振保回国后,在上海英商染织厂就职。寄居于少时的朋友王士洪家。王太太是新加坡的华侨,名叫王娇蕊,在伦敦念书时是个美而艳的交际花。张爱玲这样写她:“一件条纹布浴衣,不曾系带,松松的合在身上,从那淡墨色的条子上可以约略猜出她身体的优美轮廓,一条条、一寸寸都是活的。”——这让佟振保不由得想哪去了。王士洪到新加坡去经商,只有佟振保与王娇蕊在家,干柴遇烈火——振保是个偷腥的猫,王娇蕊本是“野”惯了的人,振保又具有与其他男人不同的才能和气质,在“围城”里呆腻了的娇蕊孩子气似的爱上了佟振保。于是,他们情不自禁地上演了一曲“鸳鸯戏水”的浪漫戏。

“……振保挨着娇蕊坐在琴凳上,伸手拥抱她,把她扳过来,琴声戛然而止。娇蕊娴熟地、过于娴熟的把脸偏了一偏。他们接吻了,振保发狠地把她压在琴键上,砰訇一声,一串混乱的声响……”张爱玲写佟振保与王娇蕊的偷情也匠心独运,读来耐人寻味。佟振保与王娇蕊最终没有走入“围城”,是佟振保认为娶娇蕊得不偿失;而王娇蕊却因与振保偷情事发而走出了与王士洪共同组建的“围城”。王娇蕊后来嫁给了一个又穷又“差劲”的男人,日子过得辛苦却满足。——张爱玲是在刻画佟振保的“伪君子”嘴脸吗?抑或另有寓意?

佟振保与王娇蕊分手后,娶了一位端庄娴淑的烟鹂为妻,却嫌烟鹂娴淑有余而放荡不足,频频嫖娼宿妓,烟鹂也因此与常来家中的一个相貌平平的男裁缝好上了。红杏出墙被振保发觉了,振保就常常殴打辱骂烟鹂。烟鹂逃了,不知所终。“佟振保觉得烟鹂完全被打败了,得意之极,立在那里无声地笑,静静的笑从他眼里流出来,像眼泪似的流了一脸。”——这就是张爱玲文字的诡谲与惊艳,世人有谁能与她媲美。——这是人性的复杂性与悲剧性?还是人性致命的弱点?

小说结尾时,张爱玲也独辟蹊径:“无数的责任与烦恼与蚊子一同嗡嗡地绕飞,叮他,吸他。第二天起床,振保改过自新,又成了个好人。”——惊艳的笔法,才女张爱玲是在呵责“伪君子”佟振保呢?还是在警醒进入“围城”的男女呢?

张爱玲的许多小说,如《心经》、《年轻的时候》、《色.戒》等,还有诸多散文,如《更衣记》、《谈女人》、《私语》等,都是以小巧玲珑而又紧凑的结构,娴熟无比而又惊艳绝伦的笔法,看似罗嗦家常,实则皆是神来之笔,写尽了人世百态,参透了人性美丑,让人回味无穷。

天才的长处极长,短处也极长,执拗的张爱玲如孔雀开屏,最美的时候也暴露了“屁股”。

《西厢记》上说:“好思量,不思量,怎不思量?”——才女张爱玲的小说是可以收藏常读的;床头有她的书读,就是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