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定南风景——车步篇

(2010-05-21 07:37:39)
标签:

杂谈

定南风景——车步篇

江西省定南县车步学区小学  钟智明   邮编:341900

平生胸中云外峰,闲暇遍寻雾霭踪。

但知一世丘壑味,千家寨上白云从。

明见横江山洗雨,长虹倚天风吟松。

归来游兴散不尽,谁杵唤月黄昏钟。

(千家寨为定南神仙岭最高峰——海拔600多米,顶上建有定南最早的电视转播台。北望是历市镇车步村——古称横江堡。每当风停雨歇,便有一弯七彩虹霓横架长空,蔚为壮观;“横江雨过”因而成为定南古八景之一。)

横江雨过

 

“横江雨过”是定南古八景之一。横江即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车步村,古称横江堡;“横江雨过现彩虹”——因其壮丽且变幻无常,而成为定南古八景之一。时至今日,每到夏天下午三时至六时左右,还时时可见“横江雨过”之美景。观景的最佳地点是定南神仙岭千家寨。

已丑年仲夏的一天傍晚,天空本是晴朗着的,空气沉闷得让人快要窒息;我骑车至神仙岭,徒步登上千家寨。突然,一团连着一团的乌云从西南方向蜂拥而出;它们气势磅礴,锐不可挡,如一支无坚不摧的铁甲部队,顷刻之间横跨天际,占领了东北部的天空。乌云压顶,天色晦暗;它们却还嫌不过隐,继续派兵压境,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乌云堆积如山,天空越来越暗——大暴雨就要来了。果然,不大一会儿,雷声就“轰隆隆”骤响,闪电如数条披着鳞片的巨龙,在云层中游鱼似的穿梭。暴雨像放爆竹一样“噼哩啪啦”地打在胡乱摇晃的枝叶上,扑在蓬松焦黄的泥土上,溅起一圈圈灼热的尘烟漩涡。

天际变成了一张用无数雨珠织成的硕大帷幕。我站在山顶,发现鸟儿大都已肃然回家,只有一只老百灵鸟还在枝头不停地啼叫;我猜想:它不惧风雨立在枝头,是在呼唤贪玩成性的小百灵鸟快快回家吧。

夏日的暴雨来得猛烈,去得迅速。大约一刻钟工夫,云薄了,雨小了;又一刻钟左右,天放晴了,本该回家的太阳,又明晃晃地跳了出来;东北方天边的水雾和阳光相互交融,生出了一道蔚为壮观绚丽的彩虹,横架长空。这就是定南古八景之一——横江雨过。

暴雨过后,西南方天空还飞涌着大片大片的云朵;这些云朵带着一种重生的喜悦,翩跹起舞,姿态万千,瞬息万变。灼灼的太阳把西边天空的云朵照得一片嫣红,而北边的云朵却一片金黄;给人的感觉是西边的天空是太上老君在练丹,而北方的天空是女娲在冶金。在这嫣红与金黄之间,是逐渐化开的如洗蓝天,焕发出宝石蓝的雅致光泽。人说天空如洗,多半是它平静广阔的一面;可这场暴雨后的天空,则让我明白:之所以天空如海,是因为它能卷起层层云浪,且每一层云浪都那么惊险,那么壮观,那么绚烂!一如高尔基《海燕之歌》中的大海。

古人曾作一首七言绝句赞叹“横江雨过”之美景。

横江一派漾清粼,

细雨清风度绿蘋。

乍霁晴岚青碧染,

能知意味几何人?

 

                                        (已丑年夏天乡野散人拙笔于神仙岭千家寨)

寂寞虎形围

江西省龙南县的关西围已是声誉鹊起,而江西省定南县车步方屋排的虎形围则“养在深闺人未识”。有记载说:虎形围的始建比关西围早二十多年;龙南关西围的始建者徐老四原是此围方氏的管家,虎形围建成后,他在此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而今,虎形围依旧静静地卧于虎形龙脉青山之下,车步河依旧默然流淌不息;围屋深处,刘和珍未婚夫方其道先生的赤子之心似乎还在跳动不已。

我习惯于这种宁静的寻找。围屋旁边,便是日夜不息的车步河;一座古桥——官桥,越河飞架,沐浴在夕阳下,通体焕发出苍老的气息。小河里,群鸭戏水的“呱呱”声从河面上空迅即滑落,化为浅浅的浪花。阳光如同一匹暖和的金帛披在河面上,折射出一条蜿蜒的耀眼的鳞光。一切安静从容,虎形围独有的静谧之中,透着一丝淡淡的怅惘和寂寞。

虎形围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9年),位于历市镇车步村东北方向,距小定公路一华里,至今已有222年历史。此围坐西北朝东南,背靠虎形龙脉青山,整个围屋的建筑造型为一昂首坐视的虎形,大门也被塑造成虎头形状,因而得名“虎形围”。它正面朝向千顷良田,极目层峦叠嶂,厮守着静静流淌的车步河,听任流水发出寂寞的、微微的叹息。

虎形围的设计理念肖形于百兽之王——老虎,从虎形围对面山顶俯瞰它,极似一只栩栩如生的出山猛虎。正立面的大门象征着虎嘴,灰色的多层门罩象征着标有“王”字图案的虎额;两个圆形窗户酷似虎眼。正立面的两座雕楼(俗称炮楼)宛如两只蓄势待发的老虎前爪,后立面两侧的两座雕楼又若两只强健有力的老虎后爪。在平面布局上,围屋的后立面中间有一座雕楼,而且位于围屋正中,仿佛横扫千军的虎尾,这在赣南众多围屋中是独一无二的。整座围屋彰显了猛虎发威时“一扑(爪)、二咬(口)、三扫(尾)”的勇猛神态,又蕴含着围屋主人虎虎生威、神圣不可侵犯的寓意。

虎形围还跟当代一对痴情名人息息相关——即方其道与刘和珍。方其道,字致远,1893年出生于虎形围。自幼聪颖过人,饱读诗书,一生从事的职业有教师、记者、报社经理等;在抗日战争期间,曾担任河南省政府秘书长、重庆卫戍司令部军法处长等职。他对字画、碑帖、拓片均颇有研究。鲁迅先生收入《华盖集续编》的文章《纪念刘和珍君》中的刘和珍,就是当年与方其道先生订婚六年的痴情恋人。刘和珍在1926年“三.一八”遇难后,方其道痛不欲生,挥笔书就悼词:“生未同衾,死难同穴,疆场共有约,六载订婚成一梦;内除国贼,外抗强权,劳燕惜分飞,白宫溅血泣黄泉。”其痴心与报国之情溢于言表。令人欣喜的是,2008年金秋时节,中国众多名家云集定南,王巨才、陈世旭、缪俊杰、张宝林、郭晨等文坛大腕莅临定南参观虎形围后,对虎形围和方其道先生都都留下了发自心底的宝贵的溢美之言,撩开了尘封虎形围二百多年的神秘面纱,唱响了保护虎形围、打造虎形围厚重历史文化品味的主旋律,让古老的虎形围焕发出动人崭新的光彩。

车步河依然故我,紧一阵慢一阵绕着虎形围吟唱不已;虎形围的的旧事、虎形围的虎气、虎形围渐行渐远的身影,宛若天空中的数缕烟尘,迷蒙苍凉,却又饱含着柔中寓刚之况味。且让我在这宁静的车步河畔、在这宁静的虎形围中,专心地怀念一个人,专心地陪伴虎形围吧。 

(已丑年仲夏之夜乡野散人拙笔于老家车步乡野居)

枕着雨声入梦

 

枕着雨声入梦,是一种惬意;枕着瓦屋的雨声入梦,是一种享受。——春雨,夏雨,秋雨,冬雨皆可;微雨,小雨,中雨,大雨,也行。

瓦屋砖木结构,盖着厚重的层层叠叠的瓦片,如农人般朴实、本分、厚道,充满温情。瓦屋是本厚重的书,它需要常常翻阅。而雨,就是翻阅瓦屋的一只或温柔或强劲的手。老家的瓦屋不老,只有三十多岁,是俺老爸老妈一手一脚肩挑手夯建成的。砖瓦结构,层层叠叠的瓦像一片片古代书简,沉稳厚重。而现在的瓦屋略显孤单有些寂寞。我会常回家住上一两宿,陪陪瓦屋,听听雨声。

我喜欢回老家听瓦屋的雨声。落在屋后的树叶上,“沙沙沙”,如马头琴的弦乐;落在内院的天井中,“叭叭叭”,有陕北民歌之韵味;落在屋顶的瓦片上,最美!——凝神谛听,饱含班德瑞《迷雾森林》之神韵:柔和,舒缓,散淡,宁静;能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

我常想:屋顶上的瓦猫何以风雨不惧、雷电不惊?凝神思之——瓦猫也许是具备“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的心态。

长长的人生之河,时而波平如镜,时而涟漪阵阵,时而帆影重重,时而惊涛骇浪。挫折有时会使你清静的心灵剧痛无比,坎坷也许会把你挺拔的灵魂压弯压碎;这种无法言说的郁闷与疼痛很难随时间的流逝而淡化。常回老家走走,理理花草,种种蔬菜,与瓦猫无语对言,与雨声灵犀相通,心境就能平静得如波平浪静的大海,胸怀便可空明得若博大无垠的长空。

我忽而明白。瓦屋的雨声是心情郁闷时的一曲古筝——当你意志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会使你豁然开朗;瓦屋的雨声是遭遇挫折时的一缕和风——当你辗转难眠时,柔和的吹拂会抚慰你安然入梦;瓦屋的雨声是敦煌的月牙泉——当你跋涉口渴时,甜润的一滴就能滋润你的心田;瓦屋的雨声是沙漠的倔胡杨——当你累得想趴下去时,淡淡的一眼就能振作你的精神;瓦屋的雨声是大海的航标灯——当你迷失方向时,微微的亮光能指引你的航向;瓦屋的雨声是夜空的启明星——遥远的星光也能拨去你心头的阴翳……

瓦屋的雨声匆匆,一如朱自清笔下的《匆匆》,警醒你“时间如流水,只能流去不流回”。

枕着雨声入梦,很美;枕着乡村瓦屋的雨声入梦,更妙。——乡村的瓦屋宁静、祥和、有灵性,它了悟雨的心思,能与雨合奏出自然和谐的天簌之音。

亮一灯,握一卷,在这春风沉醉的晚上,且让我在乡村瓦屋的雨声中读读闲书,赏赏音乐,品品人生,然后枕着瓦屋的雨声安然入梦罢。

(庚寅年惊蛰乡野散人拙笔于老家车步乡野居)

 

“官桥遗迹”

要说定南最古老的石拱桥非定南县历市镇车步村的“官桥”莫属,它也是通往定南虎形围的一座必经之桥。

这座石拱桥建于明代初期,不用石灰浆,直接用长长的麻石条砌成;比建于定南九曲河上的“天成桥”要早七百多年。“官桥”桥长30米,宽5米,立于河中的两个大桥墩状如船舷,中间有两个大桥洞,大桥洞两侧各有两个小桥洞,洪水来临时可分解洪峰对桥墩及桥体的冲击力。

桥头两边各有两座凉亭。北边凉亭的石枢刻有一联——上联为“车步有声推月朗”,下联为“官桥行迹印双辕”;南边凉亭的石枢亦刻有一联——上联为“圆方里内数千户”,下联为“珏坝村中第一桥”。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因开凿简易公路,此桥改为公路桥,桥头两亭被拆除,仅存古老的石拱桥,还在聆听或寒或暖的风声雨声,还在慈祥地俯视桥底下那平平静静淌了千年万载的车步河流水声

 

(庚寅年芒种乡野散人拙笔于老家车步乡野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