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家书:告诉你一场响门晚会
(2010-11-13 08:51:41)
标签:
《花为媒》父与子大喜的日子我要抱抱乐亭大鼓杂谈 |
父与子家书:
二宝:
是啊,“响门”是一个喜庆专用语,主要指农村结婚、娶媳妇的人家,在结婚、迎娶的头一天晚上,雇用些吹鼓手,在家门口摆上桌椅,吹奏些欢快喜庆的曲子,燃放鞭炮,用唢呐鞭炮的响声叩击我们栅栏门木门也许还有我们的心门,耳朵眼的门吧,以告诉庄里乡亲,大叔大婶,三叔三婶,二爷爷二奶奶等,我们家要办喜事了。就这一吹,解决了不少的问题。那些亲门近枝,一听到“响门”声,就知道今天晚上要到有喜事的本家看看,有没有需要自己帮忙的。街坊四邻年轻的小伙子,就要考虑明天去为办喜事的家庭服务了,或端一端盘子,借一借家什,照应一下外来的客人,给厨师们打一打下手,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体现街坊乡邻们的情意。遇到村里乡亲们的喜事,一般每家都会派一个人去的,就是暂时没有被派上用场的,也要在办喜事的主家的门口待命,一旦有需要,马上就去应差。人聚多了,闲来无事的时候,也会有人提议闹一闹喜公公喜婆婆,或给喜婆婆脸蛋子上摸上点锅底油灰,或让喜婆婆骑上不听话的老牛蹓一蹓,吓她一吓,还有闹喜哥哥喜嫂子的,有要钱买糖吃、买烟抽的,也有买瓜子的,反正是想着法儿嬉戏,变着名堂找乐,这天越热闹越快活越过瘾。
现在,在农村要找个吹鼓手乐队也不那么容易了。一是吹打一晚上挣不了多少钱,吹打弹唱也很辛苦的,不少吹鼓手早就不干了,在家歇着了享受了;二是这方面的人才少了,年轻人外出打工的多了,在家里的净是些老弱病残,凑不起班子来了;三是家用电器普及了,与其请人来吹打又伺候水又伺候饭的,还不如让录音机出点力,放一放音乐更实惠了。
时代确实发展了,过去靠吹鼓手们“响门”也就两个小时就足够了,现在可好了,可以邀请乐队响门啦。
不光农村响门,城市人家结婚响门、回门也都请乐队了,放鞭炮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