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手谈
我已有很久没有同别人手谈过了,与人手谈竟然成了我的奢望,这是我当初学围棋万万没有想到的结果。当初与围棋不经意的疏远,却成了近乎永远的诀别!真可谓远棋久似失良朋。
我开始学围棋是在1986年,那个时候,由于中日围棋擂台赛的影响,对围棋的迷恋近乎疯狂,只要到区乡出差回到水电局,就要找人手谈几局,而且当时下围棋的人相当多,一个单位就有十多个棋迷,两人对局至少就有五六个人在后面支招,你一言我一语很是热闹,而且下棋过程中还互相笑骂,其乐融融。后来连下乡都要带上棋子和棋谱,无事事摆上一盘,有时在区乡,二棋迷相遇,棋瘾大发之下,只得在无电的农家里挑灯手谈,通宵达旦,以棋佐酒,爽快之急,我曾写诗记之:
“
梅花窗外透墙风,酣战挑灯杀气浓。
围棋待旦几多乐,笑看一排酒罐空。”
如果在单位上实在找不到人,就到位于老城的工人俱乐部茶园下棋。在那里只要交上二元钱,就可以租上一付棋,泡上一壶茶,找上一个对手,下它一整天。而且,那个时候,在那里下棋的人水平都差不多,最多就差一子,相差二三子的是极少数,偶尔遇到一对高手对弈,其它人就会自动结束棋局,围上前去观看,总想从他们的对局中学上几招,绝招没学到,却把“九纹龙----史进(死尽)”这一句歇后语学到了,一到将别人的大龙杀死的时候,便得意地说上一句,心中甚是痛快!
为了寻觅到实战的致胜绝招,我买了许多围棋书,有加藤正夫、板田荣男、藤泽秀行、石田芳夫等有关布局、定式、收官、手筋的书,有《吴清源对局谱》《聂卫平十局自战解说》《古今围棋名局选》等等,一有空就研究,背定式、记手筋,从中国最早的棋谱“烂柯图”开始,将从古到今凡能找到的所有名局进行复盘,从中体会古今国手冥思苦想出来的精彩和玄妙!时常拍案惊叹那些无从得到的奇思妙想,为那些鬼手玄招而嗔目结舌,为人心在冰冷的黑白棋子中所蕴涵的玄玄之机而折服。
我通过《天才的棋谱》这本书,从吴清源的口中我知道了围棋的起源,知道了为什么孔子下棋先占据四个角,而老子下棋第一手必先占据棋盘中央“天元”那一点。我更喜欢唐朝国手王积荆的“围棋十诀”:不得贪胜,入界宜缓,攻彼顾我,弃子争先。舍小救大,逢危须弃。慎勿轻速,动须相应,彼强自保,势孤取和。还把它用篆字书之与纸,装裱后挂在客厅之上,可是在实战中,一遇到自己形势落后于对手时,经常也是顺手就将棋子打入到对方的大空之中,也不管什么“入界宜缓”,只好“势孤取和”了。
后来,茶馆里兴起了赌棋之风,一局赌资五元、十元、二十元不等,开始只是几个人赌,最后就象传染病一样蔓延开来,以至发展到无赌不棋的地步。看到围棋与这迷漫着铜臭的劳什子相联系,我的心中便没有了多少兴趣。从此,到工人俱乐部下棋的时见就越来越少了。再后来随着市总工会的搬迁,茶园也就关门大吉了。我也重新换了一个单位,这里的人没有会下围棋的,我再没有找到一个下棋的地方了。
原来许多下棋的人都不下棋了,他们都改打麻将了。
下围棋的地方没有了,作为男人唯一可以炫耀武力的地方没有了,屠龙之技,无以施展,仗剑四顾,一片惆怅。。。。。。
后来又在网吧寻觅到了可以下棋的地方-----联众世界。开始几乎一下班就泡网吧,大有乐不思家之感,几百盘与全国各地高手低手对局下来,也悟出一些道理来,在这里可以用电脑技术舞弊,明明是一盘赢棋对方可以把它变成输棋,所以象我这样的电脑初学者只得自认倒霉,许多比我棋力差很多的都上了2D,我却还在1D徘徊不前,面对毫无表情的电脑屏幕和虚幻的棋盘,我下棋之时不再是快快乐乐,我渐渐地感到焦虑、烦躁、孤独,围棋已经变成电脑屏幕上的积分,再不是我记忆犹新的那种感觉,我在那里才能重新寻找回我心中的围棋?
我多么渴望那给人兴奋、给人懊恼、给人快意的手谈啊!
我多想面对真人,手持冰冷温润的云子,在厚重的实木棋盘上重复那古老而又局局新颖的游戏!再为361的N次方个布局增添新的棋谱,那怕这些都是被高手称为臭棋的对局,因为我的心中还有渴望搏杀的斗志,我还能与对手以棋下酒再干掉几瓶老白干!喝老白干的人遍地都是,迷棋和好酒二者兼备者鲜矣!我真心祈盼好棋之人重回棋桌之前,原好棋之人多多宜善,不再为寻觅不到手谈之人而黯然神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