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乙道人的书法作品

(2007-01-23 16:07:18)

   

 

 

00六年八月中旬,我陪同四川省地震局专家去剑阁县验收建于剑门关隘口西侧仙峰观旁的地震遥测台,验收完毕,时间尚早,突发游览剑门关之意。多年来因为工作关系乘车往来于剑门关已有很多次,却无一次下车游玩的缘份,好在这次地震遥测台的台址就在剑门关风景区内,与闻名中外的剑门关遥相呼应,我激动地呼吸着壁立千仞的峭壁所弥漫的雄霸狂悍的气息,心中涌起无法扼制的冲动,我清楚地知道,我再也不能放过这个近在咫尺的机会了,我诚邀同行诸君,他们均早已领略了剑门关的雄奇,只想躺在剑门关关楼后的竹椅之上品茶闲聊,尽享卧游雄关的逍遥之趣,而无意同我共攀大剑山极顶,用身心去体验李太白《蜀道难》的诗意。

我告别诸君,独自前行,沿悬崖绝壁边的石板路从南面登上剑门关关楼,关楼二层,呈正南正北朝向,用宽大石条砌成,高大宏敞,四周通廊,楼阁中空,四面窗棂,正中悬挂“天下雄关”木匾,北面关门石墙上有“风月无边,北望秦川八百里;江山如画,万古天府第一关。”楹联为众多对联之首,关门内置旁壁阶道,可通顶阁。楼上有身着盔甲的武士站岗,回廊之中设有大鼓一面,檐下挂精铁一块,宛然蜀汉旧时。

关楼修建在大剑山中断处,为东峰营盘嘴、西峰金城山断崖之间的狭谷隘口,东西两崖石壁如刀砍斧劈,平地拔高一百五十米,关口两崖的峭壁全部由表面光滑、硬度特强的卵石构成,这些卵石大小不一,卵石里还夹有白色的小贝壳,我曾在上楼时试着用手指头去抠崖上的小石头,却发现这些石头比用钢筋混凝土浇铸的还要坚固。

关楼的东面是绝壁,关楼的西面也是绝壁,关楼的前面即北面是山势呈六十度的陡坡,杂以乱石荒草。穿关楼向北流出的大剑溪水直泻而下发出阵阵轰鸣,似战鼓声声,在冷兵器时代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功能,据史料考证,自秦汉以来,在这里经过的上百次战争,无一战例是从正面强攻奏效的。细细品味,不得不佩服诸葛亮在此修筑关楼建立军事要塞时选址的智慧和精细。

站在关楼向北眺望,一望无际,唯有远处飘浮于雾蔼之中的漠漠远山,向南回望,惟有青山依依,村舍错落,剑门古镇一片祥和安宁,南北两面的巨大反差使人深悟和平和武力的辩证关系。

我下关楼,沿东峰崖上的石栈拾阶而上,向大剑山的峰顶而去,沿途峰绝、岩危、路险、峡深,山上怪石嶙峋,砾岩石径陡峭曲折,环崖攀登,面壁爬行,穿过状如毛笔高约七十九米的石笋峰;爬上呈七八十度的天梯;走过名为桥实是一段斜状岩层的仙女桥,;钻进口似喇叭出口似鱼嘴,突出石壁外,距崖底一百七十多米的双穿洞; 一会儿如身置半空,一会儿向上攀登两手抵地,一会儿向下慢行双手扶崖手抓砾石,真有“以手扶膺坐长叹,畏途谗岩不可攀”的同感。经过两个小时的坚苦跋涉,到达大剑山峰顶已是汗流浃背,气喘嘘嘘,手脚发软,而在古松树荫之下稍作歇息便神清气爽。

山顶之上有古寺,名曰:梁山寺,因大剑山又名梁山而来。古寺四周有十万松林,一人不能合围者甚多,青翠欲滴,山风吹来,松涛阵阵,野花送香,百鸟争鸣。

跨入梁山寺山门,迎面而来的是一株高约十米、直径六十厘米左右的紫荆树,枝虬如龙,繁花似锦,传为梁武帝在此修行时手植,已逾千年,树下有清水一池,水深数尺,水面浮着许多从树上掉下的紫红色的花朵,池中有一椭圆花石,呈黑、白、灰等色的鸟、虫、兽花纹,池内有黑背、金腹、四脚、宛如龙状的蝾螈(人称乌龙)在水中时隐时现,追逐着水面上游弋于紫色花朵之间的小虫。

寺内香火很旺,供俸有观音、如来、普贤等众多菩萨,塑像十分精美,有诸多信徒顶礼膜拜,有几个和尚敲钟念佛,钟磐洪亮,檀香渺渺,梵音绕梁,我被环境所感染,找寺中主持索笔墨纸砚,狂草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相赠。写经书时,寺中所有和尚围观并齐声高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煞是壮观。

从寺中出来,去寺旁北侧的舍身崖,该崖是一垂直高约一百多米崖壁,立崖旁,倚古树向下俯瞰,目眩心惊,魂魄安定后可见崖下山峦平远,村落点点,川陕公路如带,行人如蚁,恍若身处苍天之上远看陌生的凡世间,大有超脱尘世的感受。站在崖边,虽然心惊胆颤,这里却是远眺剑门关的极佳处,从古松虬干的空档处向南远眺剑门关口,见关口有连绵数百里如刀砍斧切的陡峭石壁,分别向关口东西两崖呈反时针方向延伸,形成一道天然城郭,而关楼恰似一座城墙上一扇紧闭的大门,这人为的关楼与自然的城郭竟然结合得如此的浑然一体,我再一次为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所折服。感叹之余又惊诧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据地质专家介绍:海拔一千余米的剑门关所处的大剑山小剑山是从古生代至中生代的三叠纪属杨子海盆的一部分,距今一亿八千万年前,地球发生了一次大的地质构造运动,距今七千万年的白垩纪末又发生了一次大的构造运动,这两次构造运动使这里由海洋变成山地,剑门关一带露出地面的岩石属于白垩系剑门关组和侏罗系莲花口组,大小剑山以白垩系地层为主,构成剑门山数百里陡峭石崖的是剑门组的底部砾岩,剑门关关隘就是受龙门山断裂带活动的强烈影响形成的。我惊诧于龙门山断裂带的巨大能量,惊诧于它的活动在几千万年之后的今天依然影响着我们人类的生活并会到无穷久的时间……

离开舍身崖,踏着满地的落叶,顺着林中的石板小道,在幽静的松林之中步行二十多分钟就来到了翠屏峰下,使我想不到的是在这里竟藏有一湖碧绿的清水,一位三十岁左右的村民邀我乘船游湖,上得小船,躺在安放在船里的躺椅上,心情十分的轻松惬意,船夫驾着小船穿行于幽谷密林之中,夏日的阳光从茂密的古树野藤之间穿过照耀在静静的湖水之上,泛起片片闪动的光斑,几只不知名的野鸟掠过湖面,留下几声清脆的啼叫,湖面上偶尔窜出一条色彩妖艳的花蛇,在水面上慢悠悠地游向岸边,空气中弥漫着湿润并夹杂少许木叶腐烂的气息,我丝毫感受不到夏日的炎热,也没有了俗事的挂碍,只有远离尘嚣的静谧与安祥。

舍舟登岸,我乘当地村民摩托车沿后山公路回到剑门关镇,拜谒掩映在山边几株硕大古柏之下的姜维墓,然后与同行诸君会合,同吃剑门关镇之六娃子豆腐宴,一味不起眼的豆腐,在当地厨师手中居然可以烹饪出一百多道花色不同口味各异的豆腐佳肴,而且各种菜名均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典故。实为难得!诸君一阵斗酒下来,已是月上东山。乘车沿川陕公路回家再过剑门关关楼时,停车于关楼之外,四周万籁无声,仰望如水之明月,回看峭壁之下黑压压的关楼,楼上数盏灯笼在微风中闪动,似乎在向我诉说着什么,看着这一切,竟有不愿离去的思绪涌上心头!明日是否有雨?雨中的剑门可是陆游笔下的旧样?细雨骑驴入剑门”是一种什么样的韵味呢!?

 

天乙道人的书法作品天乙道人的书法作品天乙道人的书法作品天乙道人的书法作品天乙道人的书法作品学书已有20年历史。篆学散氏盘,隶学张迁碑,草学怀素黄山谷,楷学钟繇爨宝子,行学苏东坡,其书法作品曾被河南白马寺等多家文博单位收藏。其文学作品发表于国家省市级报刊,能篆刻、诗词,会卜卦,懂古董鉴定,只是一无党无派无师无宗的世上闲人而已。

QQ号:3072959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等待精彩
后一篇:女人如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