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餐饮与做旅游景区一样,最怕没人来。即便菜好吃,价适中,服务上乘,卫生条件优,选址也讲究,但少人进门或没人进门,人气上不来,餐饮最终是做不下去的。上星期有天傍晚出门散步,途经一家叫“碗碗香”的餐馆,无意识往里一瞅,没有人影,也没有亮光,原来它忽然关了。再一看,人影可见的玻璃门上黏一张红纸,一行大字很是醒目:寻求合作伙伴。下面是一个手机号。
这是一家家门口的餐馆,疫情严重的那些年老板都扛住了。怎么现在干不下去了呢?往常这个时候,店门口一溜招牌灯,在天空中飘飘忽忽,闪烁着分外喜庆内敛的深红;又像是某个神话片中的场景,远远望去,仿佛让人心里有一种暖暖的亲昵感。平时家里来客或是朋友同事小聚,一般我都会请到这里来。为何?一是店里菜品丰富好恰,还不贵,环境卫生条件也不错,再是离家近,走着去权当健身几分钟便到了。又说,店里后厨、大堂、收银、传菜洗碗服务员笼起来,怕有20来个鲜活的人,每一个人都对应一个家庭,一下子没了这份收入,可以想象,他们该是多么地感伤!痛惜之余,我徒然想,“碗碗香”的关门,无非是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人们荷包里瘪,银子比过去挣得少了;二是合伙人因故撤资,店子资金链断桥;三是营商环境不友好起变化了,比如国家层面制定的“八项规定”,是为国家行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反贪腐设定的红线紧箍咒,变成了下面基层的极左思潮泛滥。诸如“三个公务人员吃饭,定性为团团伙伙”、二个公务人员正常吃饭〈友情互请〉,必须AA制等等可笑做法。
优化营商环境,鼓励激赏全民干事创业,正确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现行方针政策,形成良好有序友善的社会环境,不是空喊口号,更不是曲解上面的好政策。基层管理者意识清晰了,大到一个城市,小至一家餐馆,人气才会聚,人们的荷包才可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