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时的爱情

(2024-10-22 16:18:57)
标签:

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

豪门贵族

伏伦斯基

隐喻批判

分类: 随想空间


      在我看来,托尔斯泰除了是位令人敬佩和仰慕的顶级文豪外,同时还是一个悲悯且又奔放的情种。为何如此说,他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便是最有说服力的注角。
     托尔斯泰,出生于豪门贵族,他生长并成长的环境十分优渥。在有几分老旧但却气宇轩昂的庄园里,托尔斯泰和他的家人,整天有佣人、家庭教师、管家围绕侍侯。连庄园的后花园也有专门的花匠打理。这样的生活荣华,怎么可能不对托尔斯泰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世界的认识,对人的认识,对自然的认识以及对未来的认识,产生巨大的影响呢?如果仅论对女人的认识与喜欢,这段生活经历,于托尔斯泰而言是刻骨铭心的。加上他母亲一一 一位虔诚的‌东正教徒的影响,让托尔斯泰的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有了初步的概念。当然,与身俱来的贵族身份与家庭厚重的文化底蕴,使他从认识女人到亲近女人的交往中,有天然的优越感。庄园生活中无时无刻都萦绕左右的优雅环境,让女人的美,女人的魅力如天使一般无处不在。于是,托尔斯泰便有了《安娜.卡列尼娜》著作的问世。
      其实,安娜.卡列尼娜的原形,便是庄园里的家庭教师。她不仅天生美丽端庄、知书达理、气质不凡,还是一位有夫之妇。托尔斯泰在著作中描写到,“有夫之妇”的移情别恋,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终归是与丈夫卡列宁在生活中的各种不合拍,即没有爱,更没有生活的激情,两人相处,只有难以言说的苦恼和忧虑。试想,这样的日子如何能够继续?正是在这敏感时期,风流倜傥的伏伦斯基适时出现了。伏伦斯基是个军官,整日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的上流社会以及军队的高层游走,这里面的任何游戏规则,他都如儿郎背书一样熟烂如心。他像猎人一样,在一次达官贵人集聚的派对场合上,偶遇安娜.卡列尼娜。一个风流倜傥,一个美丽风韵,两人一见钟情、暗送秋波、彼此迷醉、坠入爱河。托尔斯泰继续描写到,即便后来两人都感受到来自道德的约束和良知的反省、以至对自己行为的悔恨,但终归冲破禁忌,两人还是走到了一起。安娜.卡列尼娜对家庭的背叛,是因上流社会而起。伏伦斯基与安娜.卡列尼娜相好,也起源于上流社会。它是一面镜子,也是一只染缸。
      著作中的男主角伏伦斯基,实际上是写的托尔斯泰自己在庄园的一段生活经历。我以为,托尔斯泰的笔触,在描写那个时期上流社会发生的爱情,既是对人性本来面目的一种直视,也是对上流社会现状的一种隐喻批判。不知博友们是如何看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黄金周三日
后一篇:澳新行走散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