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沙有许多新思路、好观点和美文章富有哲理,充满智慧,给人启迪,但今日的“每一次割肉都是错误的”一文给人误导,观点错误,必须鞭笞。
一、沙文共有六节,节节荒谬
1、曾写过一篇《每一次卖出都是错误的》,那时股市屡创历史新高,因此从理论上说,确实每一次卖出都是错误的,因为在此之前的每一次卖出都是卖在历史新高之下;当时个股也纷纷创出历史新高(以复权价计),因此我的这一提法受到了广泛认同,几乎没有人提出疑义。
“每一次卖出都是错误的”观点本身就是一个缺少前提的绝对概念,5.30至今的事实已经证明:错。
2、可是我现在说“每一次割肉都是错误的”就不会受到广泛认同了,甚至会受到广泛的批评,尤其是那些已经割肉出局的朋友在“屁股决定脑袋”的情况下更是会对我大加鞭笞!
按此“屁股决定脑袋”理论逻辑,
凡批评老沙观点的是因为其割肉出局了;
老沙之所以提出这个观点是因为他没有割肉或者说老沙为了维护其一贯的死多形象抑或是拉不下名人说错话后的颜面而已。
3、先让我来举两个较为极端的例子:当年深发展在创下49元历史新高以后,一路下跌,最低时跌到5。05元,然而即便是在49元买入而坚持不割肉的投资者经过这几年来的送股,不也解套并赚了吗?再说曾经风光一时的银广夏,最低时跌到0。74元,如今在送转股后一度还涨到将近10块钱,是0。75元的多少倍?坚持不割肉并敢于在其成为“仙股”后补仓者现在不也是大赢家吗?
纯粹阿Q式谬论。
极端的例子根本就是极端的谬误。
请问当年49元成本的深发展再回到49元以上用了多少年?
银广厦是从多少价位跌到0.74元的?就是现在的10元价格您去调研一下有几人解套了?
按照您坚持不割肉的观点操作在手持股票成仙时有多少人还有钱去补仓?
如果不是或没有,赢家可能只在老沙脑子里的理想王国了,有些恐怕等到天荒地老、代代相传也还是个输家。
4、请别忘记,小时候你把家中的一把有点漏的铜壶拿出去换糖吃了;请别忘记,当时梅兰芳在你家门口的戏台上唱戏的时候,你爷爷还觉得没啥了不起呢;请别忘记,曾几何时那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的一分钱一调羹的稀辣椒,现在用瓶子包装一下就能卖好几块钱呢……
请问壶都是铜的吗?许多泥的瓦的早就打碎了;
请问中国有几个梅兰芳?是不是全中国人民当时都在您说的那个戏台下看梅兰芳唱戏?
请问稀辣椒用瓶子一装就不是稀辣椒了吗?这种水货早割早好啊。
5、现如今的股票在“5。30”那一夜之间好象变得都不值钱了,都好象变成了无论怎样只要能赶紧嫁出去就行的丑女儿;可是在我老沙看来,中国的股票是个好东西,值得收藏!“你家有股票吗?”将比“你家有宝马吗?”、“你家有别墅吗?”更值得炫耀!
标准的理论家的语录。
股票的价值是动态表现的,同样一只股,市盈率8倍是美女,当然值得追求和拥有;当她市盈率到80或800倍时,她就是丑女,离她越远越好。
中国的股票都是好东东吗?都值得收藏吗?
值得炫耀的是家有股票更是扯淡,干脆您把现有家产全换成ST得了,可以时时向人TT炫一下。可能老沙自己什么也没收藏吧。
6、“每一次割肉都是错误的”,我相信后人会很感激我说出这样的话!
我相信您的这句话会害了许多人。
我相信您自己的后人也会很生气地对您说一句:以后别拍脑袋说话了。
二、一点感想
证券市场牛气冲天的时代,名人辈出,专家遍野,但越是有名越应该认真思考,对读者负责。
股票涉及到股民的切身利益,股市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性,千万不可戏说,千万不可想当然的说,千万不可胡说。
三、我的观点
1、我认为做股票要顺势而为,理性投资,该捂要捂住,该割就得割。
2、我也举个例子说明:
某股票5月29日市价30元,5月30日大跌。假如甲乙两人都有这只股票100股,成本价都是30元。甲在5月31日25元割肉卖出持币;乙一直持有到7月3日,股价现只有17元。7月3日止,甲持现金2500元,乙市值1700元。该股后市继续下跌到12.5元,甲进去做反弹,股价涨到20元,市值是4000元,变亏为盈;乙此时的市值是2000元仍然亏损。甲因持币可以选择多种操作方式,乙因持股套牢只有被动等待。前者是顺势而为,后者是被动挨打。熟是熟非,一目了然。
3、呵,一点看法,我也欢迎鞭笞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