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一“绕”的风情

(2010-09-29 14:31:45)
标签:

杂谈

分类: 胡言乱语

    上高中的时候,读过茹志鹃的一篇文章。

    这位以入选高中语文课本的短篇小说《百合花》而闻名的女作家详细分析了鲁迅的《孔乙己》中所用的一个字 – “排”。

    鲁迅的原文是这样的: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说道,温一碗酒......

    茹志鹃悉心研究,仔细品味这个“排”字,越分析越觉得精妙,这个字把孔乙己的酸腐,孔乙己的穷困潦倒刻画得入木三分,用另外任何一个字来代替这个“排”字都无法表达其中不可言传的神韵。试想把“排”字换成另外一个字,“放”?“拿”?“摆”?不行,差得太远了。闭上眼睛,我们似乎可以看到,穿着破破烂烂长衫的孔乙己用脏兮兮的三根指头,一枚接一枚地将九文大钱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咸亨酒店的柜台上,这钱来得多么不容易,以至于一定要像阅兵式上的士兵一样,一枚一枚,军容整齐地排列队伍,以示郑重。

    读茹志鹃这篇文章的时候,心里一边佩服女作家细腻的观察分析能力,一边由衷地崇拜鲁迅老爷子。毕竟是大家文豪,一般人谁能写得这么传神呢......

    二十年过去了,《孔乙己》和茹志鹃的文章已经被我渐渐淡忘。今年暑假,我回银川省亲,有一天和我姐的女儿闲聊,小姑娘11岁,上小学五年级,她告诉了我很多学校里的趣事,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说班里有个孩子学习不好,又淘气,经常惹得班主任老师生气。有一次老师气极了,骂道:

  “两个逼斗绕死你!”

    好 一个“绕”字!惊叹之余,我对这位小学老师油然而生无比的崇敬之情。

    大家仔细想一想,这个“绕”字与鲁迅老爷子的“排”字相比起来,绝对青出于蓝,绝对更胜一筹。“排”字在《孔乙己》里的用法,虽然绝妙,但也是汉语里本来就有的意思,不能算是创新;而这个“绕”字,查遍《康熙字典》、《现代汉语字典》,都绝对无法诠释女老师的精妙。

    我们还是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女老师右手五指叉开,往那位淘气的学生脸上抡过去 --- 注意,这还不是“绕”,这只是“扇”。如果只是一个逼斗,用“绕”就显得牵强了,关键在于是两个逼斗,也就是说,女老师的巴掌落在学生左脸上以后,并不停留,继续沿弧线运动,越过学生的小脸之后突然急停,整个手臂沿反方向逆行 --- 注意,这一阶段的动作才叫“绕”! 啪!当女老师的手背击打在学生右脸上并发出清脆的一响时,“绕”的动作结束,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气势如虹,动作优美,仔细揣摩,非一个“绕”字不能描摹那优美的弧线,绝了!

    外甥女觉得好玩,时常把“两个逼斗绕死你”挂在嘴边,我们觉得优美是优美,但也有些暴力的嫌疑,阻止了几次不见效,也就由她去了。童言无忌,况且可以从中领略汉语的博大精深,说不定也是好事。

    现在的老师显然比我上小学时的老师水平高多了,我的小学班主任词汇贫乏,教了我那么多年,只记得她一句稍具灵气的话,她常常形容乱写作文的同学是“忽必烈的儿子胡逼周(诌)”显然比起那一“绕”的风采,要逊色多了。

     真为银川的孩子们有这样的好老师感到高兴。

     (此文为高中筒靴集合顶爵士原创,感觉有感觉的很,特转来,如果懂银川方言,更可读出其中的奥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