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瑞云寓言一束(适合儿童阅读部分)
(2014-04-11 12:05:18)
标签:
黄瑞云寓言一束公木儿童寓言建国后看黄瑞云 |
分类: 中国当代寓言作家和代表作品 |
(本博内容已经黄瑞云教授审定)
黄瑞云(1932—
一只猴子站在镜子前面,它认为镜子里的影像长得太丑陋,就对着那影像耸鼻子,瞪眼睛,龇牙咧嘴。
镜子里的影像也对它采取同样的态度。
猴子被激怒了。它蹦跳起来,对着那影像歪头晃脑,挥拳甩臂,用各种凶狠的姿态进行威胁。那影像也丝毫不让,一切按对等的原则进行回敬。
这猴子对人对己未免太不公平了:其实,那影像只是把猴子对待别人的态度如实地反映出来,但猴子认为自己的行为无可指责,而别人同样的态度却是不能容忍的。
(选自《黄瑞云寓言》,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6月版)
次
猴脑据说是最好的滋补品。捕捉猴子不是容易的事,又难得及时,因此从前云南地方的土豪就把猴子畜养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当有需要用猴脑招待的贵客来到,主人就引客人到猴圈来,由客人自己点选猴子,杀以取食。“猴为万物之次灵”,是有相当的理解力的,久而久之,它们就知道客人拜访它们的美意了。因此,每当主人陪同客人进圈,次灵们就一片惊慌,停止一切活动,战栗地拥挤着向角落里退缩,同时,睁圆了深陷的惊惶的双眼,紧紧地盯着客人,看他那决定它们命运的手指指向哪里。等到客人终于看中了一个对象,伸手指着的时候,猴子们立即一拥而上,把那只中选的猴子连揪带搡地推了出来。如此,整个猴圈里,除了那只被推出来的猴子悲哀地嚎叫以外,其他所有的猴子又都跳跳蹦蹦,高高兴兴的了,它们知道,灾难已经过去,至于将来怎么样,那是将来的事。这些聪明的动物,它们并不考虑,推出一个牺牲晶,丝毫也没有改善它们自身的命运,牺牲者的遭遇也是它们自身必然的结局,一个也不会例外。
——群体麻木,是人世间最可悲的事!
(选自《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精品库60年佳作典藏·寓言卷》),农村出版社2012年1月版)
陶罐和铁罐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谦虚的陶罐回答说。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摆出一副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不能叫做懦弱。”陶罐不卑不亢地说,“我们的任务是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在完成我们的本职任务方面,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愤怒地喝道,“你怎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完蛋了!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害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好,吵什么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你要变成碎片的!”
陶罐不再理会。
时间不断地向前推移,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被遗落在废墟里。历史在它们的上面积满了渣滓和尘土,一个世纪连着一个世纪。
也不知过了多少年月。终于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发现了那只陶罐。
“哟,这里头有一只罐子!”—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只陶罐!”其它的人也跟着高兴得叫起来。
“一只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千万别把它弄破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的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定闷得够受了。”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一点铁罐的影子也没有。——它,不知在什么年代便氧化了。人们只发现几块锈蚀不堪的铁片,而且不能断定那是否是铁罐的残馀。
(选自《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精品库60年佳作典藏·寓言卷》,农村出版社2012年1月版——本文入选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
司
神庙里供奉着一尊司命大神,四乡八境的人都来向他礼敬,祈求降赐福泽和消弭灾难。
判官问道:“这么多人来祈求,怎样对待他们的供奉呢?”
“全部领受!’大神指示。
“那你怎样回答他们的祈求呢?”判官问。
“那很简单,”大神说,“没有灾难的,不须理会:凡有灾难的,不加理会,该跛脚的跛脚,该瞎眼的瞎眼,该死的就死掉。”
判官大惑不解,问道:“这样,人们还会来供奉香火吗?”
“会供奉的,”大神说,“他们一定会相信,他们的幸福,全是我的恩惠;而灾难,是他们命中注定,我已给他们减轻了许多。”
(选自《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精品库60年佳作典藏·寓言卷》,农村出版社2012年1月版)
水亭上的蛀虫会议
花园的池沼上有个木结构的水亭,幽雅别致。后来里面生了蛀虫。蛀虫们蛀空水亭的柱子,横梁,桷头,檐角,在里面悠哉游哉,自得其乐。
等到木头的表皮终于蛀穿,蛀虫们向外一看,发现了自己所处的位置,不觉都寒心了。因为它们看到,下面是水,如果水亭一旦倒塌,它们也都会遭到灭顶之灾。
蛀虫们召开了紧急会议,会上大家激昂慷慨,发表了许多非常正确的意见,提出了非常正确的议案。为了使水亭免于倒塌,挽救它们自身的命运,急需采取的措施,就是全面停止蛀蚀。最后全体一致通过了决议。
每一条蛀虫都称赞这是一个很好的决议。不过每一条蛀虫都想,这么大一个水亭,自己蛀那么一点,关系是不大的。
它们都这么想,也都这么干,对水亭的蛀蚀一点也没有减少。
有一天,水亭终于倒塌了,淹没了,蛀虫们的会议也到此收场。
(选自《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精品库60年佳作典藏·寓言卷》,农村出版社2012年1月版)
聪明的猴子
猴子聪明得可以模仿人的行为,像人那样行动。它们看到人从海岛运回一船船的香蕉,羡慕得垂涎三尺。
猴子们弄了一只船,仿照人的办法,把船荡到岛上,采摘了满满一船香蕉,然后向岸这边荡了回来。
出乎意料之外,海上突然起了风浪,不堪重负的船剧烈地颠簸起来。猴子们一感到船出了问题,当即丢了桨,撇下舵,拼命地去抢那些香蕉。它们抢呀抱呀,你争我夺,互相厮打。船失掉了方向,漫无目标地漂荡,而且颠簸得更加厉害。毫不容情的海浪打进船舱,终于把整个船儿吞没,猴子们的喜剧也自然完结。
(选自《黄瑞云寓言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版)
上帝和人
命运之神询问上帝:“在外表上人和你非常相似,你和他们之间的差别在哪里?”
上帝回答说:“我用泥土塑造成为人,然后让自己的创造物通通向我膜拜;人用泥土塑造成为神像,却全都匍匐在自己创造物的脚下。”
((选自《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精品库60年佳作典藏·寓言卷》,农村出版社2012年1月版)
羊对造物主说:“万能的主,你是最不公正的了。你让恶统治着世界,而让善永远处于可悲的地位!”
这是它后来的结论。
春天岛
一九九五年八月九日,黄石
猴 捕
非洲猴子海岸有一列岧峣的山脉,面海一侧悬岩陡壁,背海一边万壑千峰,上面树木苍郁,山果琳琅,是猴子生活绝好的环境;有许多猴子群落,常年活跃在这儿的崇山峻岭青林绿树之间。正是这个原因,这里被称为猴子海岸。
这儿的猴子特别狡黠矫捷,被欧洲的马戏团看中,纷纷来捕捉猴子供他们戏耍。也有贪婪的猴脑嗜食者收买猴子杀以取食。大多数猴子先在马戏团“供职”,而后成为美食家的佳肴。如此出卖猴子便成为猴子海岸重要的经济来源。
但捕捉猴子并非易事,无论用机械还是用猎枪都会使捕到的猴子受到伤害甚至丧命,而且即使如此也很难捕到。一位聪明的酋长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驯养了两只强健的猴子,成为特殊的“猴捕”,让它们去捕捉自己的同类。由两位猴捕一次去抓一只猴子轻而易举。每抓回一只猴子,酋长就用它们最爱吃的食物奖赏它们,还让它们喝酒,给它们服兴奋剂,来刺激它们的积极性,使它们更加凶狠。没有猴捕越不过的高崖深涧,没有猴捕攀不上的绝壁险峰,也就不愁抓不到猴子。
猴子海岸酋长国生意兴隆,一船一船的猴子源源不断地运往欧洲,年复一年。欧洲对猴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猴子海岸的猴子却逐年减少。终于最后几只猴子也抓完了。
两位猴捕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它们已无所事事。聪明的酋长动了心思,以十倍于其他猴子的高价把两名猴捕也卖了。当两只出色的猴子蹲在航船的笼子里,回望它们曾经逞够威风的青峰绿岭,它们悲哀地号叫着。航船很快的开走了,没有人知道它们后来的命运。
二○○四年九月六日
人和公驴
人和驴子的第一出戏就这么结束。这种关系就成为后来他们世世代代相处的固定的模式。如此,既有智慧又狠毒的人就成为人,只有一味温驯地服从的驴子就成了畜牲。
一九九五年六月十九日,黄石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