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上,吃饭不小心,一根鱼刺卡入喉内,在家没法看到,去医院吧。
这个特别的日子,小门诊停业,别说更是晚上,附近的口腔门诊过了年就没有开门。
到市医院,车不能进。门岗有多人值守,测体温,问情况。
急诊室门口,再测体温,问情况,指导门诊。
值班医生告诉我,需要到住院部,医生去会诊了,我想其实就是口腔科人少,不值班吧。
住院部门口,继续测体温,登记信息。
到科室,用体温计量体温。
一个年轻女大夫来了,打开灯,带上头镜。坐在椅子上张口压舌,啊啊啊。停下问,哪边痛。继续张口压天,啊啊啊。
最后,医生告诉我:看不到,明天到门诊做一个喉腔镜吧。
我说:您给仔细瞧一瞧,弄出来吧,太不舒服了。
大夫说:看不到,可能太深了。有可能是深了看不见,有可能扎入肉内,有可能划破喉内肌肉,到明天都有反应的。
无果,沒法,回家,等待,明天。
有个成语:如梗在喉。不知什么滋味,这次真的在喉了,咽口水都痛,越痛越想咽口水,恶性循环。
第二天,门诊。一个年纪大一点的男大夫。说明情况,是昨晚看了大夫,让今天来做喉腔镜的。他说先坐下,让我给你看看。同样的,打开灯,带头镜,张口压舌。
大夫说:找到了,给你拿出来。
看一下这个家伙吧,折磨了我14个小时。
大夫最后说:如不先看看,一个喉腔镜就四五百元,这下拿出来30元即可。
如梗在喉。同样的工具昨天的大夫怎么看不到,是近视眼吗?是为了做喉腔镜的费用吗?是不用心吗?…
人与人,大夫与大夫差别怎么这么大呢?
如梗在喉,我体会到了,成感谢值夜班的大夫所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