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云水随缘笔苑
云水随缘笔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671
  • 关注人气:10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环境为力法则”发威:引爆用户的自传播机制

(2018-12-06 22:44:18)
标签:

杂谈

 “环境为力法则”发威:引爆用户的自传播机制
  1947年,美国学者奥尔波特(Gordon W.Allport)和波斯特曼(Leo Postman提出一则关于谣言的传播公式:谣言的流通量=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Rumor=Importance×Ambiguous)。事实上,如果我们把【谣言】上升一个维度到【某一事件】,这一理论其实依旧成立。
  而孟晚舟被捕事件之所以能够引起舆论的关注和轰动,用这一传播公式来看也可以很好的进行解释。
  虽说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递速度变得无比高效,可是每一次热点事件爆发,人们距离真相即便非常遥远,可以就不妨碍做出自己主观的判断。纵观当下所有在舆论上能够引起关注并且得到观点高度一致的事件,无一不是集中了人们的情绪,从而达到情感上的高度共鸣。此次孟晚舟被捕事件爆发的逻辑同样亦是如此,只不过这并不是企业主观的营销行为。
  毕竟人是一种容易被煽动情绪的生物,这一点毋庸置疑。此次孟晚舟被捕事件的缘由到底如何,目前外界尚不知晓,但此次事件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其实正是准确击中了社会大众的情绪“奇点”,因为这在公众看来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1987年,营销教授Terence.Shimp和Sub.Sharma教授定义标度衡量消费者的“种族中心主义”程度。测量不同国家的消费者种族中心主义表明,欧洲的消费者比美国的消费者更少种族中心主义,而美国的种族中心主义又比亚洲国家的消费者更少。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则在于【民族情节】的程度。
  尤其是近几年,《战狼2》、《红海行动》等爱国主义、军旅情怀等题材的电影屡屡成为爆款,这其实得益于这一内容题材迎合当下国人不断高涨着的爱国主义情绪。而华为毫无疑问是一家具备【民族情节】的企业。
  无论你喜不喜欢这一营销手段,一直主打的“爱国”牌的华为已经让“爱国”成为自己非常重要的标签,而且在此之前,又有传闻称华为具备军方背景等消息,虽然任正非已经多次出面否认,但这无形中也进一步提升了华为在公众心中的地位和形象。
  从“人”的印象而言,任正非的公众形象自不用说,作为此次事件当事人的孟晚舟同样给人以正面形象。因而这起冲突发生过后,在公众潜意识里认为华为使美国为了攻击中国优质民族企业,舆论一边倒的站华为也是理所应当。
  尤其是之前中兴惨痛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如今具备浓厚民族情节的华为从表上看起来又被针对,国内民众自然是无比愤慨,爱国情绪也再一次得到了点燃。这也成了点燃公众情绪的“引爆点”,于是乎,愤怒的网友们就像之前打砸日系车辆、中国大妈去肯德基堵门那样,情绪再一次超越了理性,整个互联网内容平台、社交媒体也都充斥着爱国主义情怀,铺天盖地的声讨声将这起事件推向了舆论的漩涡。
  极高的关注度,加上尚未盖棺定论的事情,套用公式二者相乘就形成了大规模的信息流通量。
  除此之外,自媒体行业没有发表各式各样的猜测和评论也是此次舆论意见统一的关键要素。
  前不久,联想“投票门”事件的曝出,很多自媒体关于这一事件的批评声有,理性看待的也有,一些奇葩的观点也有,不同的KOL观点也一番了舆论的思考。而此次孟晚舟被捕事件发生,华为之所以拥有良好的自媒体环境主要归功于前不久对自媒体行业的整治。
  自媒体也好,任何KOL也好,理应承担起媒体的功能和作用,理应承担起媒体传播咨询、传承文化、监督和纠正不良现象的责任。但不得不说的是,追求10万+“唯流量论”在很长时间内是自媒体行业的乱象,之后随着“二更食堂”等自媒体号问题的曝出也让对自媒体内容的整治的呼声愈演愈烈。
  于是乎,先是《焦点访谈》栏目向人们聚焦了“自媒体”行业的乱象,随后中央网信办的负责人也在节目中发声,将加大对自媒体行业的乱象治理力度。因而此次孟晚舟被捕事件并没有谁为了吸引眼球,制造些另类的“观点”来博得关注。
  除此之外,如果前一段关于联想“投票门”事件的讨论,在公众眼中是中国企业的内部矛盾问题。那么此次美国抓捕孟晚舟则牵扯到的是“敌我矛盾”问题。试问哪家自媒体敢冒天下之大不讳,为了蹭热点而乱写呢?这样的后果只能是热点没凑成,名声却搞臭了。
  纽约怪才《纽约客》怪才格拉德威尔的才华横溢之作《引爆点》,重点谈论流行潮的爆发也有三条法则,分别是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环境威力法则。而在这一起事件当中,贸易战、公众的爱国情绪、自媒体行业环境的肃清,拥有环境为力法则要素,具备成为“流行”的可能。因而此次孟晚舟被捕事件得以引起公众极大的关注,而且是一边倒的站台华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