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论语】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2016-08-05 18:21:40)
标签:
云水随缘论语教育时评文化 |
分类: 读书摘要 |
【原文】20·2子张问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译文】子张问孔子说:“怎样才可以治理政事呢?”孔子说:“尊重五种美德,排除四种恶政,这样就可以治理政事了。”子张问:“五种美德是什么?”孔子说:“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已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子张说:“怎样叫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却无所耗费呢?”孔子说:“让百姓们去做对他们有利的事,这不就是对百姓有利而不掏自己的腰包嘛!选择可以让百姓劳作的时间和事情让百姓去做。这又有谁会怨恨呢?自己要追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又还有什么可贪的呢?君子对人,无论多少,势力大小,都不怠慢他们,这不就是庄重而不傲慢吗?君子衣冠整齐,目不邪视,使人见了就让人生敬畏之心,这不也是威严而不凶猛吗?”子张问:“什么叫四种恶政呢?”孔子说:“不经教化便加以杀戮叫做虐;不加告诫便要求成功叫做暴;不加监督而突然限期叫做贼,同样是给人财物,却出手吝啬,叫做小气。”
【简析】“重五美,除四恶”是孔子所提出的为官从政的重要总结。并对此做了详细的分析,仔细品味这段话,十分有深意。
一美“惠而不费”,能做到有利他人而不费自己什么,这是多么高明的措施或政策。
《子产不毁乡校》这段故事大家都是知道的,子产所做就符合“惠而不费”的原则。故事大致是: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
交朋友也一样,朋友之间,对于举手之劳这样“惠而不费”的事情该多做,其实最简单的如对人一个微笑就会使人感到十分舒服。
二美“劳而不怨”,执政者、领导人或者居家交友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对方“任劳任怨”、“无怨无悔”。
三美“欲而不贪”,人生有本能的欲望,欲则可以,不可过分的贪求。修养上,清廉要求自己,不可强求别人的。
四美“泰而不骄”,在态度方面、心境方面,胸襟要宽大,不骄傲。《论语·子路》(13·26)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大致意思是,孔子说:“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安静坦然。”
五美“威而不猛”,一个人的修养,对人要有威,威并不是凶狠。 《论语·述而》(7•38
一恶“不教而杀谓之虐”,人并不一定对任何事情都有经验,而教了以后,改不过来,才可以处罚他。故事,56岁的孔子担任鲁国的大司寇,他上任时颁布了三大法令,实行实价买卖,男女分道而行,款待外国人。当时少正卯出来反对被抓,手下问孔子杀不杀,孔子一向推行“仁政”,主张教育,认为“不教而杀谓之虐。”只是把他抓入牢中。
二恶“不戒视成谓之暴”,对属下事前不告诫、督促他,到时候又要他拿出成果来,做成功事情,这是不合情理,这就是暴燥。大家都读过“郑庄公克段于鄢”的故事,主要讲郑庄公设计并故意纵容其弟共叔段与其母武姜,其弟骄纵,于是其弟欲夺郑庄公国君之位,庄公便以此讨伐共叔段。
三恶“慢令致期谓之贼”,自己玩弄法令,而希望别人达到目的,完成任务,符合你的期望,这就是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