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论语】小不忍则乱大谋

标签:
云水随缘论语文化教育时评 |
分类: 读书摘要 |
【原文】15·27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就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简析】花言巧语就可能败坏人的德行。《论语·学而》(1•3)
“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话在民间极为流行,甚至成为一些人用以告诫自己的座右铭。的确,这句话包含有智慧的因素,尤其对于那些有志于修养大丈夫人格的人来说,此句话是至关重要的。
对“小不忍,则乱大谋”作了两种解释:处事的时候,“忍”字可作“决断”用;对人的时候,“忍”应该作“忍耐”、“包容”的意思来用。对于忍细分有三个内容:一是,不忍忿,二是慈仁不忍,就是不能以义割恩,三是,吝惜钱财不忍。
忍的决断方面,孔子杀少正卯的故事,孔子在鲁国当司寇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杀少正卯,就是因为少正卯言没有道德修养,他讲话巧言可以乱德。对于这种事,孔子认为一定要处理,否则成为姑息养奸,也就是“小不忍,则乱大谋。”
孔子说过忍忿的事情,《论语·颜渊》(12·21)子曰:“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大致意思是,孔子说:“由于一时的气愤,就忘记了自身的安危,以至于牵连自己的亲人,这不就是迷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