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论语】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2014-11-28 14:50:31)
标签:
云水随缘
论语
文化
教育
时评
|
分类:
读书摘要
|
【原文】 7•1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译文】孔子说:“只叙述而不创作,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
【评析】孔子“述而不作”的思想被认为是没有思想的创新和发展,是保守的表现。
是这样的吗?不是的,虽然是“述而不作”,但是讲述的都是自己所追求的仁德理想。一是从内容上讲,都是尧舜禹汤等古代大德之事。《礼记•中庸篇》: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意思是从始祖尧舜讲述,以文王、武王为典范。二是从手法上讲,使用所谓春秋笔法,所述历史事件等,一字一句都包含着自己观点。《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本是鲁国官修的历史,相传经过孔子的删订,成为儒家的经典之一。孔子作《春秋》并非只为了记载历史事件,目的在于匡救时弊,惩恶劝善。如《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中的名篇,入选高中课文,大部分人都应该读过的。主要讲郑庄公故意纵容其弟共叔段,使其弟骄纵,欲夺郑庄公的国君之位,郑庄公便以此理由杀死共叔段。对此事,孔子只用一个字“克”亮明观点。“杀”为什么说成“克”,一个字说明孔子对郑庄公阴毒的看法,就是郑庄公故意放纵自己的兄弟,以达到自己不杀不行的目的,西方所谓的“上帝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就是郑庄公的目的,类似于钓鱼执法。
类似《郑伯克段于鄢》的写法就是春秋笔法,是孔子首创的描述写法,称“微言大义”,在叙事时暗含褒贬,委婉的表达作者的倾向,后世影响很大,《孟子•梁惠王》:“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我只听说诛杀一个匹夫桀纣,没有听说弑杀一个君王桀纣的事情。这里的“诛”与“弑”的区别就是典型的春秋笔法,“杀”指无罪而杀,“弑”指以下犯上,“诛”则指有罪、有理而杀。
上面分析说明,孔子“述而不作”并不是思想顽固不化,不能创新,而是创新了,使用了春秋笔法,大家不易读懂而已。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