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晒晒我的09春节(作者:门对千杆竹)
(2009-02-12 16:33:32)
标签:
美食莲菜烧大肠酸豆角炒肉末 |
分类: 文摘转载 |
门对千杆竹 本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e4714d0100brsz.html#cmt_1348976
中国人历来十分看重农历的“年”。从历史看这个中国人传统的节日几经存废,毕竟经久不衰延续下来了。袁大总统还赋予了它新的生命――春节――春天的节日。
这是一个以阖家团聚、融通亲情、友情为主体的节日,因此,吃喝玩乐,也就成为实现主体的基本载体。
去年春节时,感于老父母年事已高,身体每况愈下,再操持节日膳食,实在是不堪重负,遂和兄弟们商量,每年的春节由大家轮流坐庄筹备,兄弟们欣然答应。我是做大哥的,改革后的第一个春节,自然就由我筹备。
一、筹划
首先是计算就餐人数,以确定需要坐几桌,每桌大体需要多少道菜(要够吃,不能浪费,略有剩余),这样也便于原材料的采购。计算的结果是:除夕15人,2 桌;初一15人,2桌;初二因为有亲戚6人,共21人,也是2桌(执行的结果是二弟、三弟、四弟他们三家因事提前走了,但亲戚来了19人,加上我们家剩下 的5人,所以坐了3桌。若是弟弟们三家都在,人数将达到33人,需要4桌才能坐得下,那样,我们家的空间就容纳不下了)。
其次是敲定菜单。拉菜单看似简单,其实不然。我们在敲定菜单时主要遵循了四项基本原则:一是搭配原则。包括热凉搭配,荤素搭配,咸甜搭配,酸辣搭配,色彩 搭配;二是方便原则。考虑这个季节我们本地都有些什么基础材料,否则,有了菜谱而买不到应用的原材料,岂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三是实惠原则。尽量考虑到 各人的口味,这里面,男女有差异,老少各有所好,虽说是众口难调,但也要尽量照顾到方方面面;四是简便原则。技术含量特别高,工序特别复杂的菜不做(其实 即便做了也做不好)。
为了拉好菜单,我和夫人提前一个月就进入角色,绞尽脑汁,仔细回忆我们平时在酒店所吃过的菜中,哪些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且又符合上述四项基本原则,就把 它列出来,然后又从网络里搜索各式菜系,精心挑选,反复斟酌。期间,还多次听取了儿子的意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个菜单是我们这个小家庭集体智慧的结 晶。
我们最后敲定的菜单是每桌20道菜,2例汤羹。按冷热分为10凉10热;按荤素分为10荤10素,(见菜单)
春节食谱(除夕)
水煮花生米
香肠
上汤娃娃菜 西兰花炒虾仁 锅塔豆腐 煎胡萝卜饼 萝卜干炒腊肉
酸豆角炒肉末 烧大肠 啤酒鸭 豆豉蒸鲳鱼 毛氏红烧肉
丸子汤 红枣银耳汤
春节食谱(初一)
菠菜猪肝 黄瓜段蘸酱 芥末莲菜 芦荟牛奶 凉拌海蜇
温州酱鸭 风爪 烧羊肉 熏肠 粉肚
蟹黄豆腐 蒜蓉娃娃菜 椒盐芋头丸 煎南瓜饼 西芹腊肉
红烧半片鸭 银鱼红烧肉 酸菜炒肉 啤酒鲤鱼 清蒸大虾
鲫鱼汤 红枣山药汤
春节食谱(初二)
蒜蓉莲菜 甜味鱿鱼条 芥末菠菜粉丝 豆豉鲮鱼豌豆苗 水果沙拉
扒猪脸 广味香肠 肘花 酱猪耳 炸春卷(荤)
虾皮豆腐 蒜蓉娃娃菜 银鱼蒸水蛋 蚝油生菜 回锅肉
半煎煮鱼 炸羊肉串 清蒸大虾 芋头丸子 烧鸽子
滑脊汤 银耳桔子汤
二、采购
菜单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采购原材料了。为避免材料采购时遗漏,我们又拉出材料采购清单。为采购,专门找机关服务中心要了一辆车,腊月25日机关举行了春节联欢会,26――28日这三天时间集中采购。清单如下:
面粉 馒头 豆包 菜包 花生油
香油 糖块 炒花生 饺子馅 五花肉
腿肉 里肌肉 腊肉 黄花鱼 鲤鱼
鲳鱼 鲫鱼 烤鱼 酥鱼 鱿鱼丝
半片鸭 酱鸭 口水鸡 鸡珍 凤翅
风爪 酱牛肉 烧羊肉 猪脸 熏肠
香肠 广肠 肘花 粉肚 大肠
羊肉串 猪肝 大虾 虾仁 水发虾仁
肉丸 银鱼 春卷(荤) 春卷(素) 板油
南瓜饼 松仁玉米 豆豉鲮鱼罐头 鸡蛋 鸡架
花生米 莲菜 油麦菜 生菜 辣白菜
娃娃菜 西兰花 豆腐 内酯豆腐 胡萝卜
酸豆角 菠菜 海蜇 香菜 黄瓜
香菇 冬菇 豌豆苗 香椿芽 茄子
芋头 酸菜 粉丝 粉皮 竹笋
西芹 蒜薹 笋瓜 西红柿 蒜苗
青椒 红椒 豆豉 松花蛋 芦荟
酱油 白酱油 醋 白醋 冰糖
白糖 花椒粉 花椒粉 辣椒粉 淀粉
大葱 生姜 大蒜 辣椒丝 味精
鸡精 炖肉料 炖鱼料 虾皮 食盐
甜面酱 芥末 料酒 绍酒 蚝油
沙拉酱 豆腐乳 牛奶 八角 桂皮
花椒 香叶 糖色 姜汁 山药
红枣 莲子 桔子罐头 银耳 木耳
鸭蛋黄
以上材料中,有几种没有买到,譬如油麦菜、竹笋、莲子;有些在购买时颇费周折,譬如鸭蛋黄,找了好多农贸市场,遍寻不得,最后还是夫人在一家叫“云鹏海鲜”的小店里发现;还有内酯豆腐也是跑了10几家超市,均缺货,直到除夕那天,夫人在“山东银座”购得。
除上述材料外,四弟赞助鸽子10只,馒头20斤(其实馒头的消耗量很小,我们全家加亲戚3天消耗不到5斤)。
三、炮制
除夕上午,我们早早动手,冷盘其实很好做,因为大部分都是成品和半成品,工艺简单,不到12点就把凉菜做好了。麻烦的是热菜,虽然下载了炮制方法,但真正 动手做还是手忙脚乱的,还幸亏我们从家里带去了微波炉和电磁炉。10道热菜,我们夫妇紧紧张张直到1:30才上齐。除夕的这顿午饭,因为有叔叔婶婶及他们 的一个女儿三个外孙等6人加盟,就餐人数达21人,新增加的几位生力军,战斗力都比较强,我们俩在饭桌坐下的时候,有些受欢迎的菜已经一扫而光。虽然有些 菜我们没有品尝到,但说明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心里还是很高兴,很有成就感。
初一和初二,我们总结了除夕的经验和教训,早早地就把一些耗时费力的菜做成半成品,所以就显得游刃有余,有条不紊。尽管初二是3桌,10道热菜我们用了不到1小时就上齐了。
四、花絮
烫莲菜(也称藕)原是夫人的一绝,在我们同事圈里广受赞誉。在我们确定的菜谱里,很少有一道菜出现两次,基本是不重复,唯独莲菜,每天都有。为了精选原 料,我们挑选了3家小贩的莲菜,大约5斤左右。可能是受水质的影响,过冷水后由耦合色逐渐变黑,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来愈黑。夫人大为郁闷(她说为此一夜没 睡好),除夕那天又重新购买了莲菜。这次烫好后不过冷水,直接用“焖”的办法,这才挽回了颓势。
除夕那天,由于过于紧张,少做了一道热菜“烧大肠”。因为热菜是遂做遂上桌的,大家竟没有发现,还是儿子问:“烧大肠”呢(他偏爱这道菜)?这才发现漏掉了一道菜。
酸豆角炒肉末这道菜我们经常做,但都是用散装酸豆角,制作之前洗干净就可以下锅了。这次买的是袋装酸豆角,制作是犯了经验主义错误。我还是按照常规把豆角洗干净就直接下锅了,做好以后也没有品尝,结果那酸豆角其咸无比,加了大量的味精,效果也不明显。这算是一大败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