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班后,同事向我推荐这则消息,一个能上三本学校的中学生,好像是天上掉了个馅饼,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该新闻有点评,不同于其他新闻,便于理解。
有一点就是,愿所有苦苦挣扎在分数上的优秀的学生,都能遇到这样的伯乐!
|
武汉消息大方、健谈,是东湖中学高三应届毕业生张孟苏给人的第一印象,她的成熟与干练,更与18岁的年龄显得极不相符。张孟苏今年高考考了445分(文科),只能读个独立学院,但新加坡一所大学却在一次面试之后就预录了她,还给了她20万元的奖学金。
●乐于助人意外赢得机遇
张孟苏被国外大学预录的经历,颇有点传奇色彩。
高考结束后,张孟苏到武大参加一场招生咨询会,不巧下了暴雨,赶到时招生人员已在撤展了。一位女老师正在拆雨篷,因为个子矮,显得分外吃力,张孟苏见状就走过去帮她的忙。
这个不经意的动作,被坐在一旁的一位来自新加坡的老师看到了。张孟苏准备离开时,对方叫住了她。“新加坡的老师让我去酒店详谈。”张孟苏笑言,没想到真碰到了一个大好的机会。
半个多小时,张孟苏时而用英语口语,时而用普通话,向5名面试考官推销自己。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二等奖、全国网络英语综合技能三等奖、全省书信作文大赛一等奖……得知张孟苏综合素质如此全面,新加坡老师如获至宝,当即决定预录她为新加坡政府理工学院学生,并给她4年共20万人民币的全额奖学金。
【专家点评】
唐一飞(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校长):主动与人交往和合作、乐于助人,是高素质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张孟苏被新加坡老师“发现”,表面上纯属偶然,但背后蕴涵着必然:主动帮助他人的品质,许多学生根本不注意培养,张孟苏有这样的好习惯,才会在关键时刻赢得机会。
●学校里的活跃分子
按张孟苏今年的高考成绩,只能读国内的独立学院。是什么让她受到国外大学的垂青?张孟苏的班主任柴迎宪老师给出了答案。
柴老师说,高中三年,张孟苏一直是“活跃分子”:担任校学生会宣传部长、团支书,经常为宣传海报等事情熬夜;担任校文学社社长,带领社员组稿、编辑、拉广告,出了一本文学刊物;发起暑期社会实践,组织同学去老区体验生活……在同龄人中,张孟苏是一个“强人”。张孟苏的妈妈说,女儿从小到大都没让她操过心,家里女儿的各种奖状和荣誉证书放了好几抽屉。初中毕业那年暑假,张孟苏到武汉一些公司求职,吃了不少苦,也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经验。
【专家点评】
胡水生(武汉市解放中学校长):张孟苏的成长经历,则体现了现代教育培养学生
“先成人,后成才”的理念,积极参加各类健康的课外活动,则表现出了高素质人才应有的审美情趣。
●交往能力出众
因为经常历练,张孟苏的交往能力出众。高二暑假,她想去学韩语,但又不想找妈妈要钱。于是她去一家语言学校应聘,帮老板拉生源,老板说拉一个生源提成40元。张孟苏马上改口说要学韩语,要求对方少收她40元学费,对方不愿意。
张孟苏说:“那我马上去找个人来应聘,让别人推荐我到你们这里学习,你就得给别人40元提成费,与其这样,你还不如直接给我少40元学费。”一番话让老板大吃一惊。
张孟苏去学跆拳道和书法,总是一边帮老板做事,一边学习,这样别人都不收她的学费。
【专家点评】
董亦频(武汉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国外高校考评学生时不只看其学习成绩,还要观察其综合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方面,张孟苏做得非常好。Z
楚天都市报
原文链接:http://www.jinbw.com.cn/jinbw/xwzx/zgxw/20080714889.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