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白天里怎么忙、如何乐,其实心里的那种特别的感觉一直在。晚饭时听央视的歌声飘过30年,一首首熟悉而亲切的旋律与歌声,终于引爆了内心集聚已久的情绪……
看看日历,农历二月十四,阳历3月6日,1993年阴历、阳历完全重合的那一天,正是父亲离世的日子。父亲离去的情形我是在梦中预见到的,不敢相信。那个时候没有电话,与家人的联系唯有通信。待半个月后接到姐姐回信时,父亲已经离去半个多月,十来个人的办公室里,我失声痛哭到晕厥。是妈妈的主张,为不影响我的教学工作而没有通知我。接下来的半个多月的时间里,睡梦中我对失去父亲那种骨肉分离的痛体验到了极致,无数次从梦中醒来已哭得一塌糊涂。未能见老父亲最后一面的那种遗憾、那种痛,至今犹在,估计此生除非失忆否则永远也不会忘记。
突然间特别羡慕起先生来,人到中年,老爸老妈还都健在,到如今便已经比我多享受19年的父爱了,而我的心早成了浮萍,没有了父母的根。话说时,已不自觉间泪流满腮……先生在很用心地回应,虽然我的父母离去得早,但我在家中是老小,自小享受了足够的父母亲情的宠爱与呵护。而他在家中则不然,身为老大自小便要顶天立地照顾老人关爱兄弟,实际上是很少如我那样享受过父母特别宠爱的。说的也是理。这么多年虽然不再能享受到回家大喊老爸老妈我回来了这么简单而实在的幸福,但他们其实从未离开过我的内心。而且越发地觉得,随着年岁的增长,内心、情感与父母的连结越发地多了起来,也是心灵与情感的一种回归吧。昨天的心理辅导课堂上,跟孩子们探讨心理危机干预话题提及居丧干预时,还提起父母离去的事。因为自己深切体会过失去父母亲人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痛,所以,每当孩子们因难以面对失去亲人之痛而来求助时,我是绝不会轻易如先生那样“站着说话不腰疼”地规劝孩子们的。我倒更喜,欢静静地陪伴着孩子们梳理表达他们心中对亲人的哀思与怀念,而后才是携手前行!不怪先生,有些情感是一定要经历过才能真正地懂得。曾经在最关键的时刻,先生的陪伴已是最好的关爱!
电话给远在老家的哥哥,这样的日子哥哥自然记得。提及老父亲,忆起老母亲,念及早逝的姐姐,痛之余更多了几分兄妹间的彼此牵挂,这种血脉至亲手足情谊无可替代。相互嘱托,一定保重身体,好好工作,好好生活,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遥望窗外,雪后城市的夜空并不通明,但这份爱、这份思念却一定可以穿越星空,通达另一个世界父母的心中的。且托夜空,遥寄我心了!
亲爱的朋友们,父母在时,请一定多些陪伴与关爱,不仅老人需要,我们自己也需要,为有限的人生多留下一些美丽的回忆吧。以此结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