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典心理暗示实验居然成了高考作文话题

(2011-06-09 23:01:34)
标签:

2011

辽宁高考作文

心理暗示

盲从

质疑精神

杂谈

分类: 心情日记

    平时在心理课堂上做心理游戏或探讨某一话题时,特别提醒孩子们多些体会和思考,没准哪天在高考作文时便有可能用上。没想到这一次果然言中,刚刚在心理课堂上讲过的经典心理暗示的实验,在今年的辽宁高考作文题目中居然看到了如出一辙的话题,经典哈。希望曾经受过我这个经典实验“捉弄”的同学,能够在作文中选取到最合适的角度,做出经典文章来!

如下文字是从网上贴来的,学习了

2011年高考作文辽宁卷

  哲学家拿一个苹果给同学们看,说这是我刚从果园摘来的,你们闻到苹果香味了么?有的学生说闻到了。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拿着苹果转了转,一个学生说没闻到,一个摸了摸问这是什么苹果?另一个说我感冒了。最后哲学家把苹果给大家传看,才知道是一个用蜡做的假苹果。

  要求:请就以上材料,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能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

  从材料上来看,作文的立意不是很明显,会让考生无从下手,但却和社会现实很近,对孩子的发展、成长具有教育意义。命题者的思想在于不要说假话,这与社会上一些说假话、大话、空话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高考的这篇材料作文,考生还是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立意的,但作文除了立意外,还要看文章结构和表达,作文是考查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应该说这篇作文设置的难度适中,能有一定的区分度。也就是说,能拉开考生作文分数。同时,该作文也有一定的社会实践意义,比如现在社会上存在所谓提出的观点,不能盲从,要有自己的判断和实践。这个题目要想写好作文,关键在用例上,有很多恰当而又新鲜的事例,结合社会热点,用例新鲜灵动,才能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