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地址http://press.idoican.com.cn/detail/articles/20090717145A26/
家长如何应对“小鬼当家”
记者:孙研
抚顺日报
2009年7月17日
放暑假了,孩子们相对可以轻松了,部分家长却紧张起来。“小鬼当家”,家长们一方面不放心孩子长时间关在家里;另一方面又担心男女生过度交往……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心理学教师,请她为家长们支招。
孤独易使人烦躁
小军是市第五十中学的初三毕业生,中考结束后没几天,整日待在家里的小军就变得十分烦躁。中考过后本应为迎接轻松、自由的假期而欢呼雀跃,但小军的反应恰恰相反,急躁不安的情绪时刻困扰着他。小军的妈妈渐渐发现自己儿子的异常情绪,于是,一天傍晚约他一起去散步,不料小军却拒绝了。小军的妈妈不禁为儿子感到忧心。
市第二中学心理学教师白云阁说,孩子们需要属于自己的空间,但长时间缺少同伴,就会适得其反,使一些孩子感到孤独,情绪变得急躁和不安,甚至自我封闭,远离人群,沉迷于网络,生活变得异常无序。作为家长,应时刻关注孩子,正确引导,为孩子创作一些适合在假期里进行的活动内容。在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支持孩子与同学一起学习、交流,参加各项户外运动,使他们假期的生活节奏适宜,充实而有意义。
正确引导异性交往
高考过后的一天中午,记者乘坐808路公交车时看到这样一幕:一对学生模样的孩子手牵手走上公交车,在车上,两人旁若无人地“大秀”亲热。
白云阁告诉记者,青春期的孩子对两性交往的概念还很模糊,无论是出于好奇,还是有神秘感,毕竟他们还不能真正理解两性交往的责任。甚至,有些正处于高中或初中毕业的学生,面临着与在校交往的异性将各奔前程,出于对爱的表达,一些男孩子认为女孩子以身相许就是爱他;而一些女孩子为表达自己的爱,心甘情愿以身相许。这些孩子的行为,足以表明他们的幼稚与单纯,他们把爱的方式仅仅定格于一种表达的形式。
白云阁说,作为处于青春期孩子的家长,不能过于干涉孩子交友,但也不能完全放纵,应及时沟通,时刻关注,适当地留给孩子空间,但要打破对孩子谈及两性交往话题的遮掩,以积极的方式,引导孩子正确理解异性交往,让孩子懂得自我防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