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里的春天 (2009-01-20 11:15:46)
——1+1心联行动携首都新闻界考察四川地震灾区心理重建工程日志
2008年16-20日,1+1心联行动邀请首都新闻界一行,赴四川地震灾区考察心理援助工作,研讨解决方案。
2008年12月16日,青艾工程办公室主任张银俊、副主任李扁、顾问罗立为率《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中国妇女报》记者采访团由北京飞四川成都。由于成都大雾弥漫,双流国际机场飞机无法起飞和降落,航班延误,最后一拨晚上八点才赶到成都。

一、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已进入“临界点”
12月17日,由青艾工程资助的“2008年全国学校性健康教育经验交流暨学术研讨会”在26号青艾小屋--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召开并举行优秀教师课程及学术成果颁奖典礼。来自全国14个省市70余所学校和单位的157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青艾工程办公室主任张银俊在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胡珍教授及与会代表对青艾工程给予全国大中小学性健康教育给予的支持和不懈的努力表示感谢。副主任李扁17日评奖大学组教授讲座,他坦率的说“中国的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和性教育才刚刚开始起步,我们所听的各位专家的课有的很到位,有创新,有见解,但也有需要努力提高的。有的观念陈旧,有的提法过时不能与时俱进,甚至误导学生”。个别代表对此有不同意见。青艾工程顾问罗立为也应邀在大会上做了发言,他说“中国艾滋病传播途径从吸毒卖血蔓延到正常人群的性传播,中国青少年性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临界点,仅仅只是学界专家或志愿者的努力是杯水车薪。中国“非礼勿言”的传统文化使性教育成了几千年“诲淫诲盗”的禁区,现在需要党和国家领导挺身而出振臂一呼,需要全社会关注两亿三千万大中小学生的性教育,并且给与政策和资金的支持。”首都新闻媒体记者出席会议并采访大会代表。
二、在都江堰:受损最惨重的大学的心理重建
18日张银俊、李扁、罗立为在1+1心联行动四川基地董珊教授、程静主任的陪同下,率魏贺、徐佳、赖睿、吴华国、王萌、任然诸记者前往汶川地震重灾区都江堰市,在四川灾区高等院校受损最严重的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采访该院的党委孙书记,萧院长以及心理救助及1+1心联小屋(NO·1)负责人王教授和周婷老师。他们介绍了学校地震以后如何对一分为六的七千学生实施心理救助,和第一个心联小屋如何在学校每一个班级都培养一位心理委员就近观察和帮助同学。孙书记萧院长还带领记者们参观校区地震受损的原貌并给他们讲解5·12瞬间学生伤亡的现场实景,让北京来的记者们体验“在现场”的实感。张银俊代表青艾工程向该院1+1心联小屋赠送了电脑、投影仪、数码相机、DVD、电视机等设备。王教授还提出因为学校一分为六心联小屋的一套设备其他五个校区无法共享,许多心理音乐辅导课只能用电脑音箱进行,效果大打折扣,罗立为对王教授说“你的建议很好,有什么要求和想法就应该这样直言不讳的说出来,这样别人才知道你们的需要。我们一定尽快的动员爱心朋友为你们解决音箱问题。”

三、在什邡:访谈撞墙;在绵阳:与光友商洽合作
19日,原定青艾工程率首都新闻媒体记者走访地震灾区什邡县教育局,探讨并了解灾区中小学心理援助与重建的需求与合作。18日夜间,张银俊主任应什邡市教育局局长电话邀约联系次日行程,却被一位值班的副局长(由北京市教委到什邡教育局挂职)拒绝,他的说法是“中小学性教育和心理救援工作,是教育部和卫生部统一部署和安排才能进行的。”经过张主任再三说明情况,他表示可以与青艾工程张主任等接触,但仍坚决拒绝首都新闻媒体记者进入什邡采访。因此青艾工程及首都媒体记者改道绵阳,与绵阳的心理救援志愿者曾耀午餐洽谈。下午三点,张主任一行在四川光友集团公司与董事长邹光友商洽合作,双方经过坦率的交流与探讨,初步达成合作意向(1+1心联小屋模式或绵竹师资班模式)。
四、在绵竹:与“金秋师资班”老师重逢
20日,青艾工程率首都媒体及出席本次会议的全体代表,以及准备与青艾工程合作的四川大学应用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赖明会老师和她的小组成员开赴地震重灾区绵竹市,参观了在地震中损失惨重的绵竹中学临时板房校区,他们受到绵竹市教育局1+1心联小屋培训中心负责人洪军,和绵竹中学1+1心联小屋周玲老师,以及参加北京金秋师资班的老师们的热烈欢迎,大家亲切拥抱,好多老师都激动的流下热泪。罗立为和李扁把有关“北京金秋师资班”报道的《北京青年报》、《工人日报》、《中国妇女报》、《法制晚报》、《竞报》一一送给参加北京金秋师资班的老师们,他们非常感动,也非常感谢“你们那么远那么忙还记得把报纸带给我们,让我们有了永久的美好的纪念。”其他会议代表们也纷纷要报纸观看,场面非常热烈。张银俊主任、李扁副主任、罗立为顾问代表青艾工程向绵竹培训中心赠送一整车电脑、投影仪、DVD、电视机、音响和冬装。侯主任和周玲老师代表绵竹市教育局培训中心接受了这批爱心捐赠物资。(清单)
在午餐的短暂期间,《人民日报》记者徐佳、《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赖睿、中国新闻社记者王萌、《中国妇女报》记者任然赶赴绵竹中学对面的救灾板房区走访受灾群众。
午后青艾工程及首都新闻媒体与会议代表进入受灾最重的绵竹市汉旺镇与东方汽轮机厂,《人民日报》记者徐佳和中国新闻社记者王萌一再提醒大家“不要靠近任何建筑物,不要捡拾任何地上的物品,避免疫病传染”。面对残垣断壁的一片废墟众人一时无语,大家在“汉旺钟塔2008·05·12·14:28”驻足摄影。这张照片可以叫“汉旺时间”。废墟中,新华社记者吴华国通过他的大镜头发现了一只白色杂黑黄花耳朵的小猫,在万籁俱寂的废墟中,小猫“喵喵”的叫声分外凄凉无助。这是我们在废墟看见的唯一活物,连鸟都没有。

回到成都,新华社记者吴华国与罗立为就青少年艾滋病防治与性教育及灾区心理重建商谈到凌晨一点,就这两个重要问题的实施目标、方法和路径以及如何求得党和国家政策的关注和支持,各抒己见。吴华国记者提出非常重要的一个建议,青艾工程应该向全社会坦诚自己的目的与主张,求得全社会对这个涉及民族千秋万代的安全工程的理解与援助,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青艾工程和1+1心联行动中来,因为汶川地震以后不可能没有天灾人祸,我们需要一个有效、有序、有力的救援模式--人心既定,灾区重建和和谐社会建设就可以有序进行了。
21日,在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途中,《中国妇女报》记者任然将一个信封交给青艾工程顾问罗立为--这是她捐给故乡灾区1+1心联行动的两千元人民币。
青艾工程办公室
罗立为,古书方
2008-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