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却内心的浮躁与不安,就这样,静静地反观着自己,每一天,忙忙碌碌地,到底在做着什么?
人到四十,该是个不惑的年龄了,可是参透了人生的人,又该是怎样的活法呢?人又怎样才算真正地参透了人生?看看身边的同事、朋友,再看看每天忙碌着学习考试的孩子们,听听公交车上不同职业不同生存状态的人们说着的柴米油盐的家长里短,也想想自己有些枯涩的人生,突然间感到了一种迷失和茫然!
刚刚在QQ里跟朋友聊着“死亡焦虑”的话题,想起了已离开五年的姐姐,想起了那一年拿到姐姐肺癌晚期化验单时自己绝望的情形,以及第二天就给自己买了两份“康宁终身保险”的举措……
不知道自己的寿命会有多长,但因连续的丧失,使我过早地承受了“死亡焦虑”的苦痛。姐姐走那年,我曾给自己人生一个“活得值”的基线——四十岁!如果能够健康地活过四十岁,够了!之后,如果还能健康地活着,还能做一些有意义的自己也感到快乐的事情,便是自己一生的偏得!
于是,擦干了眼泪,很认真地过着每一天,很用心地享受着属于自己的一切的快乐与幸福,当然快乐是多于幸福的,快乐是一种兴奋、做事之后的刺激体验,而幸福当是一种最为平和的美丽的心境!一个每天用心做事的人,很可能常常忘却了自己的内心,也常常会在迷失之后找回自我,只有当心真地回归时,才可能享受到真正地幸福与安逸!
四十岁了,按照当年的说法,已经够本!——知足常乐了?
接下来是第二个目标位了,希望自己在健康的状态下,好好地活到六十岁,20年用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名师引路”,真正地开始享受自在、自主、自由状态下的人生,真正地享受心灵与自然融合、心身灵的自然而彻底融合后的快感,几乎是整个人生的追求了!
生命中有着太多的不确定,也常常会出现迷失自我,茫然不知所措的情境,此时此刻,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内心是有着一种很强的失落感的,是一种内心的孤寂。真地该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了
只是此刻,还要仔细地咀嚼、体味这内心的一份不安与浮躁,也许某一类的宗教学说,可以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茫然无知地找寻着,在这样的日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