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之在生命過程中學校教育所重視的各種傳統學科大老,死亡教育或生死教育則是個非常稚嫩的新生兒,似乎難登學校教育的殿堂。但,再細思之:生命的開頭與結束-生與死,在人類生命中不正是最具古老歷史地位嗎?暫不談慎其始的生教育之重要性,慎其終與善其生的死亡教育,也是在家庭、學校,以及社會中所缺乏與迫切需要的。看看現代人隨意的輕生、不重視死亡與死亡的準備、不重視臨終與殯葬的尊嚴、不重視倫理道德、不思考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就更應該思考、重視有關死亡與生命的教育。由「軀體生命的消失來思考生命留下來的意義與價值」、由「如果沒有明天來思考今天該如何活出生命」,「生死教育」正是善生善終的「生命教育」,真是生命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取向,您認為呢?”
“
中国人是忌讳谈论死亡的,家长们在对孩子谈起死亡话题时,要么闪烁其辞有意敷衍,要么就是诸如化蝶高飞、破茧重生之类的美好童话。在这种教育下,孩子对于死亡并没有一个正确、科学的认识,在他们眼中,死亡可能是一次轻易且美妙的体验,也可能是一个无法参透的沉重恐惧,这样的极端观点让他们在成长中很难洞悉死亡的真容。因此,开展死亡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
事实上,死亡教育包括生命的探索、自我与人际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因此,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生命意义的讲解上,而不是熟悉死亡后的程序。老师应该帮助孩子培养坚强的品质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使他们认识到死亡是一个无法避免的必然,但在人们心中有许多情感足以压倒对死亡的恐惧:亲情可以淡化死亡,爱情可以消解死亡,友情可以舒缓死亡,追求可以淡忘死亡,崇高可以藐视死亡,信念可以超越死亡。在有限的生命旅程中应当更积极地探索生命,更积极地体验与别人共存的幸福,进而用坚强的品质延伸生命的长度,用积极的生活拓宽生命的宽度。惟有这样的死亡教育,才能使学生们意识到生命是一个完美的奇迹。”
——摘自网络 青竹
中午打开博客,发现《死亡教育,不可缺失》一文,被新浪编辑推荐之博客首页,欣喜之情自然溢于言表。真地好希望能有更多的教师、家长们,能够真正地以人为本,关注到孩子们生命成长中的每一个教育点。
身为一名专业教师,每天生活在孩子们中间,能有机会听到那么多孩子们最真实的声音,我觉得在帮助他们走出困惑的同时,我也真地有责任向成人们、向老师和家长朋友们呼吁、传递孩子们成长的真正需求!
非常感谢新浪编辑,也感谢所有读过青竹博客的朋友,多一点生命教育的常识,多一点生命教育的意识,我们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人生路上便多了一些更有意义的导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