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蹲下来,才可能看到孩子们眼中真实的世界

(2006-11-12 22:33:40)
 

昨天晚上应邀到一家私立艺术学校与家长们交流,在一个小时的互动过程中,主要是想倡导这样的几个理念,当然一切都是在互动中自然释放的,而没有任何的说教和理论色彩!

1、  若想全面地引导孩子成长的话,请家长们先从各个方面来了解自己的孩子。

为了帮助家长朋友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意识,我事前为家长们准备了一份问卷,问卷中就孩子们成长的一些基本的问题设计了30个题目。结果发现只有一位家长处于很了解自己孩子的水平;另外有3位家长是比较了解自己孩子的发展状况的;而剩余的90%的家长处于不太了解和很不了解自己孩子发展状况的水平。看家长们在回答问卷的过程中的反应,已经能感受到家长们此次回答问题所受到的震惊!

2、  孩子们的成长更需要积极的及时的鼓励和支持!

    在互动交流中发现,其实真正能经常得到家长们鼓励的孩子是很少的,尤其是对于这些学习艺术特长的孩子们,家长们认为严格要求才可能更好地避免孩子们的懒惰情绪,但是事实上当问及孩子们的时候,她们认为鼓励和批评都能让他们更认真地练习,但是感受是不同的,她们更希望能经常地得到家长们的认可和鼓励,这样才可能真正地从学习和练习中获取乐趣!

    在交流过程中,主动来到前台弹奏钢琴、跳舞和讲故事的几个孩子,正是平时得到家长们鼓励最多的,她们的自信与表现,应该是在座家长们的最好的教材!

3、  多一些心理学的常识,避免因为家长们或是教师们的失误而强化了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如意处。

其实平时在工作中也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家长在孩子面前说着自己的孩子,“不敢在陌生人面前说话”、“性格太内向”、“胆子太小,怕黑”、“不愿意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

其实家长们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在说着孩子这些不如意处的同时,事实上很可能又强化了孩子们的这些特点,尤其是对于一些小孩子来说,本来可以在自然的情境中引导孩子们走出 一些误区或不足之处的,但很可能因为大人们的强化,让孩子认为这些特点可能是很好的,是自己特有的。于是出现了恶性循环!

昨天在会场也出现了这样的一幕,一个4岁的女孩,妈妈坐在那里几次地在众人面前提到自己的女孩不敢在陌生人面前说话,甚至上幼儿园都很不适应等的话题。应该是很困扰她的缘故吧,我的几次暗示,才让这位心急的妈妈停下来。因为孩子就在现场,所以我觉得鼓励这个小女孩做些什么,或许是个时机,还好,女孩并不像妈妈所说的那样羞涩,她能够很大方地看着大家,能够很大方地与我握手,已经很了不起的,对此我给予了及时的鼓励,也真地希望妈妈能够在日后的生活中,多一些实际的鼓励,而不是总在众人面前给自己的孩子贴标签!

4、  蹲下来,与孩子们平视,才可能看到孩子们眼中的真实的世界!

在开始与孩子互动及请家长们填写调查问卷的时候,孩子们多是与我在一起的,整个的过程中,孩子们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拘谨,而是唱啊、跳啊、讲故事、弹钢琴……握着孩子们的小手,真的是很幸福的感觉!

也许有人奇怪,这样的一些平日可能比较腼腆的女孩,今天到我这里怎么就大方起来了呢?我并没有准备任何的奖品,也没有任何的训斥,而是在与孩子们交流的过程中,我始终是蹲着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握着孩子们的小手,平视着……

只是,平日里,忙碌烦躁的家长朋友们,又有多少人肯于蹲下来与孩子们在一起呢?孩子们眼中的世界其实是需要我们真正地蹲下来才可能更真实地感知到的……

 

5、  在孩子们进入青春期之前,建立起与孩子及时有效沟通的习惯

很多的家长每天忙于应酬忙于工作,可能会忽略了与孩子交流的环节,在孩子们小的时候可能还可以,但是真正地等孩子们进入青春期之后,没有交流习惯的家长可能会遇到更为棘手的问题,那个时候我们可能已经很难真正地谛听到孩子们真实的心声,在孩子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也很难给予更有效的帮助的。当然沟通也是一门艺术,是需要我们做家长的不断地学习和探索的。而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是有效沟通的前提!

6、做一个成功的家长,是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的

 

我不知道这样的交流可能会对家长们有怎样的帮助,但是结束的时候,一个四岁半女孩的奶奶来到我身边说,刚才小孙女告诉奶奶和妈妈,她最喜欢的老师是前边的这个白老师,而不是幼儿园的老师,也不是每天很喜欢并教她练习舞蹈的老师。这个时候女孩的妈妈抱着那个漂亮得像个洋娃娃的女孩,也来到了我的身边……妈妈也在说着女儿的选择(问卷中的一个题目:“孩子最喜欢的一个老师是”)

真的很高兴小女孩的选择,为了表达我的谢意和感动,我抱起了女孩,贴贴脸,在妈妈的引导下,小女孩美美地亲了我一下,那种感觉,亲在脸上,美在心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