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老外对于北京奥运会的质疑
08奥运一周年后,恰逢国庆60周年,中国再次迎来前所未有的树立国际形象的机会。从奥运到国庆,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舞台上得到了全面的展现。
正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国际奥委会全会上,IOC主席罗格再次评价北京奥运会“无与伦比”,而北京奥运会的“大总管”,协调委员会主任维尔布鲁根则以一份详尽的报告,称赞北京给世界奥林匹克留下了极为宝贵的遗产。
并非所有人都这么看。前两天在王府井书店遇见两位外国游客,来自加拿大蒙特利尔,很自然地就聊起了奥运会。谈话的结果,却让我很不愉快。那位有些古板的蒙特利尔大妈说:“我们为奥运会付出太多,你们也将会付出很多。”
蒙特利尔为举办11976年第21届奥运会,背负了10多亿美元的巨额亏空,致使该市的纳税人直到20世纪末才还清这笔债务。为了15天的奥运会使该市的纳税人负债20年,奥林匹克历史上人称“蒙特利尔陷阱”。后奥运时代,北京的奥运场馆利用也出现了不尽如人意之处,但绝非蒙特利尔大妈想当然那样的结果。我十分迅速地回复她:“北京采用的是不同的方式,我有自己的方式收回投资.你没看到鸟巢里如此拥挤的人群吗?”
我的语气很重,带着些许的不满。蒙特利尔大妈的思维可以理解,带着些许的醋意,更带着典型的大部分西方人看待中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我们都没干好,你们怎么可能干好?!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中国六十年的发展已经证明了,中国开创了一条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发展之路,可惜很多西方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依然沉浸在盲目的自大中。

昨天,北京奥运会的“大总管”,协调委员会主任维尔布鲁根在哥本哈根评价:“联合国秘书长体育和社会发展问题的特别顾问在他的北京奥运会赛后报告里说,奥运会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平台,中国人在其中展现出的友好、领导力与包容性将在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中持续发挥桥梁作用。IOC委员当年做出把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交给北京的决定已经被证明是非常正确的。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应该拥有主办一届奥运会的权利而他们完成得相当精彩。谢谢中国,谢谢北京!”
国际友人老赵刚刚畅游哥本哈根,带回了中国人民老朋友萨马兰奇、维尔布鲁根的礼物。尽管申办刚刚失利,但老萨见到中国朋友,依然爽快地签下大名;维尔布鲁根先生见到来自北京奥运会的精美纪念章,喜笑颜开,在自己办公室里挥毫签下大名。


奥运会是世界上最为浩大的一场社会运动,数以亿万计的人们随着五环奔腾向前。北京奥运会虽然已经结束,但奥林匹克运动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才刚刚开始。谢谢萨马兰奇、维尔布鲁根们,在中国迈向世界舞台的大道上,有你们闪烁的名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