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位民工眼中的鸟巢安全漏洞

(2009-09-24 09:56:46)
标签:

奥运

北京奥运会

鸟巢

水立方

安保

体育

                           “小小罗”和他的奥运雨

 


    望着直耸向上的玲珑塔,罗小可梗着脖子,使劲地挥了挥拳头。玲珑塔是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夹在奥林匹克公园和鸟巢、水立方之中,是奥林匹克景观大道的中点。这条景观大道,罗小可已经走过千百遍,但每次经过都有奇妙的感觉,“一听到《北京欢迎你》的旋律,我就兴奋。”

    初秋的北京,一阵凉风刮来,非常惬意。罗小可,这个22岁的湖北保安的脑海里盘旋着一个独特的想法:“我想把奥运中心区的每个地方都转一遍,去一些平常大家去不了的地方,然后写一本书——我眼中的鸟巢、水立方。”

    罗小可说的“转”,指的是他的工作——安保巡查。去年至今,他已经在鸟巢、玲珑塔和景观大道南端三个点当过保安。虽然年纪不大,但罗小可已经“转”了半个中国,打过几十份不同的工,朋友们都呢称他为“小小罗”。

     08年8月5日,奥运会开幕前三天。“小小罗”第一次来到北京,独自一人收集奥运期间的每一场“奥运雨”,将绿色奥运封装在十几个矿泉水瓶中。“希望能把这份具有独特意义的奥运雨捐献给博物馆。”小小罗念叨着。

   
    雨萌

   08年6月1日。经过了整整二十七个半小时的旅途,穿过一条又一条幽黑的隧道,罗小可从浙江嘉兴来到贵州省会贵阳,开始又一份新工作。十六岁就离家打工,罗小可已经完全适应了这样的生活,只不过他的心里总有一种萌动。“在贵阳就是每天给酒店装修玻璃,经常会吊在半空中。”悬在空中的罗小可,时不时地会被雨水滴到。

   和其他同样被称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年轻人不同,罗小可喜欢看报。每到一地,他都要看看当地的报纸。不过最让他着迷的还是《环球时报》,万千世界中各种稀奇古怪的新闻让他心驰神往。在贵阳的那些日子,“小小罗”被巨量的奥运新闻所包围。一个念头渐渐地在他心底萌发——我要去北京!

    六月的一天,罗小可花三毛钱买了一份《贵阳日报》,上面写着“奥运圣火明日将传递本市”。第二天6月12日清晨,罗下可三蹦两跳地从自己所住的七层楼里冲了出来。天空依然下着雨,高低起伏的街边人群长长地望不到尽头。罗小可和人们一起兴奋地拥挤在路边,眼看着祥云火炬从面前经过,雨水飘洒在圣火上的画面,让“小小罗”很激动。

    看完火炬传递,罗小可赶紧回到酒店开工,直到第二天凌晨一点才回到他们所住的那幢即将拆迁的七层老楼。疲惫地推开破门简陋的房间、昏黄的灯光、屋内滴着雨。和罗小可一样的“小小罗”们都睡在地铺上。看着窗外漆黑的天空,听着雨的声音,忽然一阵雨被风吹进窗内,雨水吹落在只穿着内裤的罗小可身上,冷冷的。他起身将左手背伸出窗外,雨滴落在手背上,凉凉的。

     一个念头突然从罗小可的脑海中迸发出来——“我要做第一个收集奥运雨水的中国人!2008年的奥运对中国人来说太值得纪念了!”罗小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伙伴,“我要收集今年的奥运雨水,捐献给博物馆。”同伴的反应可想而知,大家都觉得他是“傻冒”。

    8月1日,完成了在贵阳和重庆的收尾工作。朝阳关下闪耀的玻璃挥挥手,罗小可登上了386次列车。绕行大半个中国,前往广东,辞职结帐。走出石龙镇上的那家玻璃公司,拿着不到一千五百块钱的小小罗,买了张广州至北京西站的T16次列车的车票。

   初雨


    8月5日中午,T16次列车到达北京西站。按照计划,“小小罗”出站就直奔奥运中心区,看看心目中的鸟巢和水立方。转乘公交,他在北辰购物中心下了车,一眼就看见长长的警戒线把他和很多游客挡在了外围。维持秩序的民警耐心地解释:“里面还在彩排,没有证件不能进去”。

 
    当晚,“小小罗”睡在京通快速路附近的一处草坪上,幕天席地,节省资金。从第二天开始,罗小可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北京是否会下雨”。8月9号,电视、报纸都说今天有雨,他兴奋地看见天空乌云越来越多,天也刮起风来。为了保证不错过辛苦等待的第一场奥运雨,他还必须一直在鸟巢附近转悠。但一直等到深更半夜还是未见下雨。


   8月10号起“床”后,天空阴沉的非常厉害,小小罗却乐开了花。在望京西地铁站的洗手间里洗漱完毕后,小小罗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鸟巢。七点刚过,雨还没有下,他绕着鸟巢走了半圈,走到北辰购物广场旁的报刊亭来了一份《京华时报》,准备仔细研究报纸上的天气预报。此时,天空更加阴沉了起来,报纸就溅上了雨滴。

    惊喜交加的小小罗从沃尔玛环保袋中取出早已封密了两天的特制雨伞。考虑到伞上可能含有化学物质,会影响奥运雨的纯度,他到超市买了最贵最好的保鲜膜贴在雨伞表面,贴完后再马上绕上十几圈密封起来。铁栅栏内的武警好奇地看着小小罗一层层揭开雨伞外的保护膜,撑开了贴满保鲜膜的雨伞。此时是2008年8月10日8点37分!8点40分,雨渐渐大了起来。

    小小罗一手用200万像素手机对准自己录像,一手撑着雨伞。雨在10点15分停止了,起身是他差点摔了一跤。雨量并不大,收集奥运雨的小瓶子只装了一小半瓶,表面还有一圈细细的白白的泡沫。看着十多天来的辛苦等待的第一次奥运雨水,罗小可说自己就象在沙漠中长途跋涉的人看见了一汪湖水。

    成功地采集了第一场奥运雨之后,小小罗奖赏了自己一个水甜的大桃子,并给这瓶奥运雨取名为“第一次”。


     记录

     向记者讲述这些经过的时候,罗小可仿佛变了一个人,甚至有些手舞足蹈,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还在百度上搜索出“奥运雨”视频,对着颤抖不停的画面向记者讲解。

 

我在8月10号下午6点多钟的时候,收获了半瓶奥运雨。我给它取名叫“自由深呼吸”;之后在22点45分,我又收到了第三次奥运雨,因为是在鸟巢旁边的玫瑰花丛旁边收集的,我给这瓶水取名“玫瑰花开”。下第4次奥运雨时,我正在寻找露宿的地点。雨在8月11日的0点13分开始下,到4点03分,第四只瓶子已经滴满了。

   有几位蒙着面纱的外国妇女给我咔咔拍了好几张照片,还有武警过来问我是否需要帮助,武警还送给我一件雨披。然后我去鸟巢旁的环保公厕待了半小时。我为这第四次奥运雨取名为“凌晨勇敢的心”。

   8月14日下午4点,我又收了满满2瓶奥运雨。我到北辰购物广场又买了三瓶农夫山泉,奖赏了自己一条嫩滑的鸡腿和两个馒头,饱饱地美餐了一顿。接着,我准备继续收集今晚可能落下的奥运雨。有个打伞的女孩在天桥上看曲棍球运动员训练,我也忍不住看了一会,又赶去收集奥运雨了。

   我收集奥运雨有个习惯,就是把每一次收集的过程都通过手机录下来。右手用手机录像,左手拿着瓶子,雨伞斜放在护栏铁架上,能轻松地接着每一滴奥运雨。1、2、3...99、100,这一瓶刚好完整地收集了一百滴奥运雨。8月14日的奥运雨在18点19分渐小,19点15分渐停。这一天一共收集了三瓶奥运雨,是收集奥运雨最多的一天。我希望中国队能在奖牌榜上获得一个满分,成就一次大满贯,于是我将8月14号这三瓶奥运雨称为“大满贯”。


   8月24日是奥运闭幕式,凌晨几声雷响,惊醒了我。我赶紧拨打12121气象预报,结果是未来36小时无雨阴天多云的预报,直到查询2号键,才知道有黄色预警说有雷暴天气。在黄色路灯下我穿着短裤,紧提着伞,狂奔到霍营地铁站,路上连鞋都丢掉了。

 

        一位民工眼中的鸟巢安全漏洞

 

      结友

     奥运会之后,罗小可在北京干起了保安。让他最高兴的是,第一个驻勤点就在玲珑塔附近,这样他天天能在奥运中心区转悠。和奥运会时的转悠不同,这成了他的一份正式工作。“有的公司是一千块,包食宿,有的是一千五,但不包住。”罗小可说这些他都不是很看重,因为他喜欢在奥运中心区干保安。

     在这期间,他又做了一件非常“出格”的事情。今年2月17日深夜十二点,罗小可翻墙进入鸟巢,到场地中央收集了牛年的第一场雪,“偷”了一朵“中国红”月季做纪念。“这个想法我早就有了,就是等着第一场雪。为了不污染雪,也是为了表达我的心愿,采集雪之前我把衣服全脱了。”几乎全裸的小小罗一手举着手机拍摄视频,一手采集了鸟巢牛年的第一场雪。

     接下来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保存“奥运雨”和“鸟巢雪”?罗小可早就在北京近郊通州区的易初莲花超市那租了冰柜里的一个位置,摆放他的“雨雪”。尽管一个月只要花费一百元,但即便是这样的费用,对于小小罗来说也很难承担。他想到了在网络上寻求帮助。

     十分幸运的是,罗小可找到了一位中国奥委会工作人员的博客,通过博客发纸条,联系上了这位名叫郭磊的奥委会官员。“听了他的故事,我当时就非常震撼,那感觉真的很难用语言来形容。”郭磊参与了很多赞助商关于奥运的项目,但他说从来没有哪一个让他的内心如此不平静。次日,郭磊驱车把罗小可和他的“奥运雨雪”请回家,搁在一个专门的冰箱里存放。

     “奥运雨雪”,让来自湖北赤壁的外来务工者同中国奥委会的官员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

    一位民工眼中的鸟巢安全漏洞

 

     梦想

     从玲珑塔到鸟巢,再到景观大道,罗小可已经在奥运会中心区的三处驻勤点干过保安。“我的目标是在中心区好好转一圈,都看一遍。”这位颇有天赋的年轻人说,保安的身份让他去了很多普通人去不了的地方,看到了不同的景象。

     “鸟巢的安保其实有不少漏洞。”罗小可语出惊人,“比如我去采集第一场雪的时候,从外边翻进去,直到场内收集体,没有受到任何的阻拦,连个人影都没有。”后来在鸟巢干保安的经历,让罗小可发现了更多东西。“你进鸟巢的时候要接受安检,有些违禁的东西不让带进去。但是在有两个入口旁边,那些由来游动的小商贩直接在护拦外,向护栏里面的游客兜售东西,这样很容易就把东西递进去了。”

    
     “比如汽车进中心区需要车证,红牌的那种,其实也没太大用。”罗小可说,因为安保人员基本上只看证,根本没有时间去看防伪标志,“搞一个没有防伪的证,那就太容易了。”类似的“隐患”,小小罗又列出了几个。当时,记者就想起了央视记录片《奥运档案》里那个突破重重安检、混进鸟巢看彩排的“女游民”。

     “我希望自己能出一本书,写写我眼里的奥运中心区,而且要图文并茂,嘿嘿。”为了这个梦想,小小罗已经开始学习漫画。此前,他已经把自己收集奥运雨的经历变成了一副卡通。“每瓶奥运雨都有我起的名字,我很自豪自己能收集这么多奥运雨。”小小罗说,他希望能把一半奥运雨捐献给博物馆,一半制作成纪念品,销往全世界。

 

         一位民工眼中的鸟巢安全漏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