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召忠:没有海洋意识,有了航母也没用

(2009-05-02 13:08:13)
标签:

张召忠

航母

郑和

航空母舰

普京

海军大阅兵

军事

 
中国人的海洋意识和尚武精神

其实中国是最早拥有海洋文明的国家之一。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那时候就有水军,就开始打水战,还有像草船借箭这样的战术。那时候世界上还没有认识到船舶的重要性,还没有国家能力建造那么大的船。到了15世纪的时候,郑和七下西洋,那时郑和的宝船已经能到几千吨,远航到亚丁湾,就是现在索马里护航的位置。可见我们历史上的海洋文明一度是很兴盛的。
中国的海洋文明是怎么衰落的呢?中国人创造了指南针,引领郑和船队28年七下西洋,访问37个国家。但最后指南针指出的方向是什么?到了那些国家究竟干什么?你好我好,送点礼搞点外交搞点友谊,就完了吗?指南针没有给明朝指出真正的战略方向!后来朱棣一想,一个宦官带几万人老是晃悠,晃了二十八年,一寸土地也没占,得到的金银财宝也没带回来,搞这个东西干嘛呢?
   最后得出的决策令人心酸。不是用船队开拓疆土,反而是关起来门来自闭,这是个战略错误。明把所有船都烧毁,沿海五十里都成了无人区,“片板不得下海”,这一自闭就是一百多年。这如果我在当时,我一定要告诉明朝和后来的清朝,我们已经拥有这样的舰队,其他国家没有我们这样强大的力量,我们应该彻底把其他地方都占了,就象后来的大英帝国一样。
   你衡量这段历史不能用今天的思想,而是要按照当时的标准来看。当时如果这样做的话,那就是当时的文明。国际法是17世纪以后荷兰的法学家格老秀斯创造的。在他创造国际法之前,那是一个强者为王、弱肉强食的时代。在那个时代,中国讲什么“仁义道德”,有实力就应该去占。但中国走了一个绥靖道路,回来自己把船都烧了,连个小板都不能出海,这就导致了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的悲哀。没有海军,沿海没有防守,日本的倭寇就来抢夺骚扰。1840年,英法几艘小破船,一两千人就在中国南海登陆。中国沦落如此地步!
  近百年来,中国有470多次都是被别人海上入侵,世界上海军强国几乎无一例外全都侵略过中国。不是说在海上就完,而是顺着长江一直到武汉啊!我说这些,是想提醒中国应该是一个有记性的国家,有血性的国家,不要老那么爱忘事!这么沉重的历史怎么能忘记呢?虽然李鸿章搞水师的时候,我们有一个短暂的辉煌。当我们有北洋水师的时候,日本舰队在哪呢,美国还是小帆船呢。失败的主要原因不是武器不好,主要是思维观念,训练水平,没有海洋意识。从决策层来讲,老是重陆地,陆地拱卫政权,海洋太远,和政权没有关系。老百姓也不关心海洋,认为天涯海角到海南岛就完了,没有一个世界观念。
 
    建国六十年来,我们对海洋的重视很不够。没有很好地唤起老百姓的海洋意识,没有足够地向人民宣传。这么多教训,这么多耻辱,为什么不汲取教训?我们以前老是宣传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现在一看明白了,我们14亿人960万平方公里,到处拥挤,俄罗斯1700万平方公里上1.4亿人。整个西伯利亚都还没开发呢。下一步怎么发展,当然是海洋。
    中国目前面临的海洋局势很复杂,南海很多地方被别人占了,台湾还没回归。你看俄罗斯四面出击,现在最新的是要建北极部队,盯着北冰洋。俄罗斯是外交部说外交的话,军队要说军队的话,科学家埋头搞研究开发。比如北方四岛问题,俄罗斯外交的话说得很少,军方态度很强硬:你要是敢占,我就把你灭了。军人是国家的执法机构,必须要强硬。强硬并不意味着打仗,背后意味着和平。关键还是海洋意识,还是用兵的问题,要不然武器再好,即使我们有了航母,也没有。北洋水师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九,不还是败了吗?
      
     俄罗斯是一个尚武的民族,是一个具有扩张意识的民族,是一个非常强悍的、从不甘心低人一等的民族,这些特征从总统普京的个性就完全能够体现出来。普京担任总统期间,几乎视察了所有部队。车臣战争期间,直接开着苏27上前线了,那对军队是什么样的鼓励?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17神年没有巡航了,普京去了就说“走”。飞机一飞,部队就反映工资低,生活待遇不好。他还钻进核潜艇在水下巡航,到国际航展亲自为俄罗斯新战机做广告。
    我们崇尚儒教文化。我不是说不应该崇尚,而是也要讲辩证法。和合文化的同时,也要讲斗争,以斗争中求和平。不能讲和合,就是软弱,就是湣灭了斗争精神和创造力,这是中华文明中缺失的东西。睡狮睡了几百年,现在醒了,睁着半拉眼,没有力量。似醒非醒,似睡非睡。不应该这样,而是要抖擞精神,四处张望做好抓捕猎物的准备。但我们现在还是给它吃安眠药,灌软绵绵的流行乐。应该要放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之类,唤醒它的斗志。
 
   根据张教授口述记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