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连实德海昌中超联赛徐明体育 |
大连实德的赞助费居然超过中超冠名
大连实德最近的战绩一泻千里,泱泱霸主居然被人扣上了“保级”的问号,实在可怜。不过更可笑的是最近得到的两个数据,和大家一起研究研究。一则事关大连,据大连媒体报道,海昌介入实德队,双方合作金额每年将近3000万元。另一则事出中超,圈内流传:金威啤酒冠名中超,实际将支付的对价在2100万左右。
两则数据做一个简单的对比,一个基本上很可笑的结论就是:目前中超联赛暂时位居保级区域的大连实德队每年获得的赞助费用,要超过整个中超联赛08年度的冠名费。当然,另外一个基本靠谱的预测是,如果实德队的成绩如此“自由落体”,赛季结束俱乐部肯定无法全额获得赞助费用,因为3000万球队成绩挂钩。
3000万,某种程度上正显示了实德现处的尴尬境地。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鼓声咚咚仍在响,而花仍然似传未传。中超任何一家俱乐部单赛季的冠名费用,都很难用3000万来衡量,即便是大连实德前八年“自产自销”的年代,集团内部转帐赞助费用,恐怕都不会达到3000万。由此分析,3000万除了海昌冠名的代价之后,还包含了双方进一步深入合作的可能。
如果把中超联赛比作A股市场,眼下的大连实德戴上了ST的帽子,而海昌则处在“借壳上市”的辅导期。资本悬而未决的过度状态,极大程度上影响了球队的实际表现,因为“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空谈长期发展规划的徐明,甚至不愿意用九牛一毛之力改善球队基地的“菜地”训练场,这恐怕不是任何一家要打出战绩的中超球队的实际做法。
截止2008年初,足球给徐明带来的利益和荣耀已经呈现饱和效应。最初,实德凭借取代万达,一举成名天下知,充分地达到了爆炸式的广告效应。并借此在当年获得了大连当地的政府支持。随后,徐明又借助造系手段,将足球作为移动广告牌,拓展其型材和化学基地的全国布局。而在2004年G7风波中,徐明又将其个人声望的知名度借助足球,达到顶点。但是经过八年的累积,所有这些初级效应渐渐退潮,生意人徐明开始寻找击鼓传花的下家。
事实上,当你得知喏大一个中超联赛的冠名费用从四年的八千万坠落到如今的2100万,便能描绘出中超的市场环境。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民营企业几乎永远无法和国营资本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城头变幻大王旗成了不变的选择。中超作为巨大的但并不昂贵的爆破式广告平台,永远不会缺乏那些企图一夜成名的追求者,但很难长相斯守。
为什么今年的中超冠名在一群啤酒企业中展开?为什么传说中的白酒并不愿冠名中超?圈内的评论是这样的,啤酒属于情绪类消费品,而白酒尤其是中高档白酒除了打出知名度以外,更需要保持品牌形象,挖掘品牌内涵。预报,据说已经有啤酒企业预订明年中超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