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像哥伦比亚绚丽的鲜花、秘鲁深蕴的矿藏、委内瑞拉优质的石油、玻利维亚洁白的高原羊绒、巴西飘香的咖啡豆,足球是南美所有国家共同的财富,其中巴西球员最为质优价廉——球员出口已经成为这个国家的一项重要产业,根据巴西足协的统计,2006年共有846名球员从巴西输出到世界各地。
当然,这近千名“脚力劳动者”不可能全是卡卡、罗比尼奥、罗纳尔迪尼奥这样的精品,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训练有素的职业球员,品质优良、中规中矩、并不奢华。他们不是生活在足球的中心地带,每日受到万千关注,他们生活在足球的地平线上,遥远、但又实实在在。
他们或者栖身在欧洲二流联赛,生活富足,还有点小小的理想,一旦哪天在联盟杯上一战成名,就可由中产阶级晋升进顶级的豪门;还有的人生活在战乱的安哥拉、有的人生活在天寒地冻的北欧、有的人迷失在香港璀璨的夜色中、有的人爱上了火辣辣的泰国菜;有的人适应了大俱乐部球场里的人山人海、彩旗飘飘、“场面相当壮观”,有的人在立陶宛的球场里最多只看到过200名观众……这就是生活的千姿百态,是足球衍生出来的生活。
他们都是“足球王国”的子民,出门在外不一定都能混成“国王”,就像在巴西国内联赛的收入悬殊一样,混在海外同样收入悬殊,有的人在越南联赛每月只有150美元,中等球员平均拿到5000美元的月薪,至于罗纳尔多这样650万欧元年薪的简直是凤毛麟角了。总有普通的打工仔和打工皇帝之分。
总有孩子在做着踢球改变命运的美梦。“在巴西,3岁的小孩就懂得运球,7岁大的少年就懂得要去如何通过比赛来赢得胜利,对他们来说,踢球就是他们童年生活为数不少的乐趣之一,而通过踢球,既能够给他们带来快乐,又有可能帮助他们摆脱穷困,所以他们也乐得如此,”效力于德甲的迭戈表示。
经过最近30年的努力,一条斜跨大西洋的球员输出线已经建成了。去年并不是巴西输出球员最多的年份,2003年的球员输出量是854人,2004年的球员输出量是853人,一直稳定而且高产。克鲁塞罗俱乐部是去年的出口大户,共卖出了17名球员;桑托斯位居第二,输出13名球员;科林蒂安斯、帕尔梅拉斯、圣保罗并列第三,都是12名。跻身前三甲的都是巴西豪门。
输出的主要目的地是欧洲,约有60%的球员去了欧洲,因为巴西足球少年的心中总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欧洲梦;亚洲的购买力也很惊人,消费了17%的市场份额。如果按照国别来分,葡萄牙进口的巴西球员数量最多,占到巴西出口总量的17%;日本是第二大市场,去年进口49名球员,2005年是40名、2004年是35名,持续稳定增长;其他较大的巴西球员消费国是韩国、希腊、波兰、克罗地亚、越南。
欧洲篇Ⅰ·
瑞典·基里诺
天寒地冻举目无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