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男足真“多哈”,杜伊无奈“三角恋”
(2006-11-28 11:27:01)
亚运男足真“多哈”,杜伊无奈“三角恋”
吴语方言区的语音语调,以温柔婉转而闻名,其中上海话、苏州话等都是典型代表。金庸先生描写阿朱、阿紫“交关好听哉”的苏州话时,就说象流莺啼鸣。但是偶而,吴语方言也会“软中带硬”,而且梆梆硬,比如王国林先生那句著名的“哈刚!”无论是这两字的书面语意,还是冲破嘴唇时的那股生猛和爆破劲,都绝对是吴语方言中的鹰击长空。
即便是北方人,也能够很清楚地领会“哈刚”的内在含义。我的一位东北朋友很形象地用玉米茬子味的东北话解释了“哈”,“不就是抓瞎嘛!”无论如何,所谓“哈”,在沪语中确定无疑是否定的意思。绕了一大圈子,我其实要说的是多哈,特别是亚运男足的“多哈”。多哈有“多哈”?看看这两天亚运男足的赛程排定,您就清楚了。上周,有家报纸利用“哈”的谐音做了个标题,大约是“HIGH”的意思。反过头来想想,整个儿满拧了。
比赛还没开始,就已经有两支球队“哈”下去了,哈的理由都挺有意思。也门队退赛的原因,据说和兴奋剂药检有关。也门奥委会要求也门足协,强制所有参加亚运会的球员行药检。也门足协在开会后,以缺乏财政援助为由表示无法进行药检,并最终决定退出亚运会。土库曼退赛的理由更加滑稽,该国体育部对球队信心不足,拒绝派队参赛。最“哈”的还是伊朗队,国际足联斥责改国政府干涉足球事务,因此对其进行全球禁赛。由此,亚运组委会不得不大动干戈地调整赛程,让伊拉克顶替了伊朗的位置,塔吉克斯坦又顺次进军决赛阶段。
72小时没到,更加“哈弄”的事情在多哈出现了。把足球当做宗教来朝拜的伊朗人忍受不了临阵被禁的痛苦,拐弯抹角地在阿联酋找到了布拉特。一番紧急谈判之后,布拉特居然又拍板解除禁令。亚运组委会无奈之下,又宣布伊朗、伊拉克各回原位。最惨的还是塔吉克,伊朗禁赛之后,预选赛两组中成绩最好的第三名也可进军决赛,在此前提下,塔吉克才和兄弟吉尔吉斯斯坦平静地握手言和。
亚运如此“多哈”,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杜伊科维奇先生不得不和伊拉克、伊朗来了一次“三角恋”。面对如此“多哈”的场景,杜伊先生据说有一句很经典的评价:“这是什么比赛?”以杜伊先生历经多个第三世界国家执教的经历来看,他也几乎没有经历过如此混乱的赛程。
我想说的多哈,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在第一次调整赛程之后,叙利亚被分配到了中国队所在的E组。据说叙利亚队上下欢欣鼓舞,而亚足联实力派、裁判委员会主任布佐是其中最高兴的一个。我们很难确认赛程调整背后有什么手脚,但亚洲足坛的政治角力态势显而易见:维拉潘提前引退,哈曼代表的西亚势力正在一家独大,明年的亚足联大选中,西亚执委的数量还将增加。哈曼遮天,在如此“多哈”的亚洲足坛,中国足球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处在被“哈”的位置上。亚运赛程调整,我们就完全处在被动的角落,甚至是最后一拨得到消息的。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