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南博物院明清书画展厅讲解词

(2009-07-18 21:17:30)
标签:

解说

河南博物院

杂谈

分类: 曲艺·书法·诗歌·艺术

          河南博物院明清书画展厅讲解词

 

     中国书画博大精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自古文人墨客,多对书画有一定的研究,而中国书画发展至明清时代,更是达到了另一个巅峰,一时名家辈出,名作迭出不穷,不但承前启后,更是名范后世。而展馆中也选取当时比较有代表的一些名家名作展出,既有董其昌、傅山、王铎、刘墉等书法大家的墨宝,又有蓝瑛、黄慎、吴昌硕等名家的绘画佳作。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董其昌的一幅行书作品,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上海松江人,祖籍河南,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1589),是明代末期著名的书法家、画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并以书法名锤海内,同时也是当时“华亭派”的主要代表,因此又被后人成为“董华亭”。董其昌年少时期家境贫寒,但自幼便才华横溢,可是小时候董其昌的字写的并不好,因此在十七岁参加乡试时,就因为字不好看被当时的松江知府取缔会试第一的位置,屈就第二,董其昌备受打击,自此便发奋临池,刻苦练字,终成为一代书法宗师。在当时的书法上就有“邢张米董”之说,邢即临淅的邢侗,张就是晋江的张瑞图,米是指须天的米钟,而董就是上海的董其昌,同时在绘画上还有“南董北米”之说,可见董其昌在书画界的地位相当的高。董其昌的书法广泛的临摹古人,又融汇贯通,集大家之所长,先期从颜真卿入手,后来该学虞世南,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代名家的书风,自成一体,笔画清秀卷丽,平淡古朴。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体,是晚明最为杰出、影响最大的书画家,清朝的康熙乾隆皇帝非常喜欢董其昌的字,康熙甚至每天都把董其昌的字放在枕头侧边,每天欣赏,所以当时董体字在朝野之间非常流行,各个大臣都竞相模仿。同时,董其昌精鉴赏,富收藏,家中收藏了很多的历代珍品名作。虽然说董其昌年少家贫,但入世后官场得意,曾官至礼部尚书,因此家中极为富有,卸任归乡后更是富甲一方,但正是因为财富的急剧增加,迷惑了董其昌的心灵,董其昌父子演化成为当地的恶霸,甚至民间有童谣“欲要柴米强,先杀董其昌。”后来愈演愈烈,终于爆发轰动一时的“民炒董宦”事件,一代书法大家沦为一个乡绅恶霸,终究是历史的遗憾。撇开历史不谈,我们来欣赏一下展柜中的行书,这是董其昌晚年的作品,写的是一首诗,内容是“雀舌龙团旧谱传,春风初逗斗茶天,劳人水递何须置,厢宇相望第二泉。”左边展柜中的是董其昌的一幅行草书长卷,长460厘米,高24厘米,属于国家一级藏品,极为珍贵。上面记录的是董其昌的一些读书心得,以及一些小故事,就比如现代的读书笔记之类的,从这些作品中呢,我们可以看出,董其昌的字都是自然天成,在章法上,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疏朗匀称,力追古法,十分的漂亮。董其昌一生高寿,又极为勤勉,创作的作品比较多,流传至今的也比较多,其中已经被确定为真迹的大部分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吉林博物馆、上海博物远、南京博物院等处。

接下来呢我们来欣赏一位传奇人物的作品,明末清初的著名书法家,傅山,傅山字青主,号石道人,山西阳曲人。为什么说他传奇呢,其实相信傅山的名字大家一定都听说过,不错,他就是武侠小说《七剑下天山》中七剑之首傅青主,而历史上傅青主也确实是武功高超,先期是明朝惯例,明亡之后,誓不从清,参与过反清复明的活动,但背部入狱,后被江湖上朋友解救,之后便归隐山林,同时傅山在医学领域也有相当大的成就,他为中国的妇产科医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们常说字如其人,从这幅草书作品中,我们就能看出傅山是个桀骜不驯,生性狂野的人,这幅作品是一首五言诗:“经行林树下,求道志更坚,既有神通力,振锡远乘烟。”傅山擅长行书与草书,提出了“四宁四毋”理论,即“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他的书法即古拙又不适流畅,即藏家有力又婀娜多姿,气势浩荡,超然出尘。

之后的这个呢,是我们的河南老乡,王铎,字觉新,号十樵,河南孟津人,明天起年间中进士,管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但后来入清为官,被当时的士大夫耻笑为“贰臣”,可想在当时的封建社会,王铎一生也是极为矛盾,心情比较压抑的。但王铎博古好学,才华横溢,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在书法领域取得了极大的突破,世称“神笔王铎”,王铎的书法,行草为上乘,尤其是他的草书,属于大写意一派,恣意任性,挥洒自如,行书含蓄铎变,风神洒脱,现代书法家林散之先生称其是“自唐怀素后第一人”。在我国书法历史上,在当时董其昌一派严谨娟秀的书风盛行之极,王铎敢于大胆创新,取法高古,开创一代书风,可谓是杰出的革新人物。这幅行书作品呢,是王铎写给三弟的一封家书,全文是“子尚知狂性,非因殉禄留,大钧铸所坏,小智果难周,石脑求药润,金龟积海尤,潜愚怀旧咏,寐叹不能休。”从诗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王铎对自己的解释。

接着介绍的是清代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刘墉的作品,刘墉,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就是《宰相刘罗锅》中的主角刘罗锅,刘墉字崇如,号石庵道人,山东诸城人,是清朝名臣刘统勋之子,擅长行书与楷书,与当时的“翁方纲、王文治、梁书同”并成为“清代四大家”。先期取法董其昌,后学习颜真卿,苏轼诸家,其用墨厚重,貌丰骨劲,即融合了赵孟頫的圆润,又融合了董其昌的生拙,以及颜真卿的厚重,同时又别具一格,自成风范,外似丰润圆滑,实则内函强劲,骨肉兼备。刘墉一生廉洁奉公,极为节俭,最喜欢的一道菜就是煎饼卷大葱,留下来的作品中以行书居多。这幅作品呢,讲的是一个索画的故事,明代著名画家沈石田先生,有一天一位僧人来到门口,不要钱财和米食,却写了一首诗,按照诗的内容做一幅画,这或许就是命题作画了。全文是“寄将一物剡溪藤,水面青山画几层,笔到断崖泉落处,石边添个看云僧。”(身、言、书、判)

  前面我们主要欣赏了一些书法作品,下面呢,我们接着来欣赏一些绘画的佳作。

  蓝瑛,明代杰出的画家,字田叔,号石头陀,又号东郭老农,钱塘人,也就是今天的浙江杭州人,一生以绘画为业,是个职业画家。擅长山水、花卉以及花鸟,但以山水为名,主要得力于皇公望,曾漫游南北,饱览名胜,作品清简秀润,中年之后变得苍劲疏均,他的画有多种面貌,或者笔墨含蓄隽雅,或者青绿重色,画法工细,自成风范,对明末清初的绘画影响很大,被后人成为“武林派”,画史上称之为“后淅派”。蓝瑛绘画的特点比较明显的史用笔有顿挫,以疏秀苍劲取胜,擅长写秋景,他的画法有两种,一种是勾勒浅将法,另一种是没骨法,设色鲜艳突出,所画红树。青山。白云,运用石青、石绿、朱砂、铅粉诸色,点染别致,是明朝晚期富有变化的著名山水作品。这幅是蓝瑛的《幕山飞雪图》,蓝瑛一生高89岁高寿,并且是个勤奋的画家,一生留下来的作品较多,而且价格也相对较高。

    黄慎,生于清朝康熙二十六年,是扬州八怪之一,字恭,号东海布衣,福建宁华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后长期寓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早期师法上官周,多做工笔,中年以后变为粗笔写意,擅长人物画,多取神仙故事和人文士大夫生活为题材,有时也画侍女,渔夫等,往往是寥寥几笔,就能形神兼备,同时,黄慎也工草书,师法二王,后学怀素,并以狂草笔法来作画,其所画人物用笔粗狂,气象雄伟。

    恽寿平,清代著名画家,字寿平,后改字正叔,号南田。江苏武进人,自幼便随伯父恽向学山水画,师法黄公望,后改习花鸟,继承和发展了北宋徐重嗣的没骨花卉画法,创造出形象生动、色彩明媚、笔调简洁的新画风,人称“常州派”。少年随父在寺为僧,逃避战乱,后回乡隐居不仕,过着终生布衣生活。58随病故家乡,家人无钱治丧,好友画家王为其料理家事。展柜中是一幅上水画,其山水一丘一壑,清秀超逸,当时著名的山水画家王石谷有诗赞曰:墨花飞出起云间,逸兴纵横玳瑁筵,自有雄谈惊四座,诸侯席上说南田。“

吴昌硕,浙江孝丰人,今天的浙江安吉人,清末著名画家、篆刻家。名俊卿,字昌硕,是后海派的主要代表,也是杭州西冷印社的首任社长。吴昌硕出生于一个读书人家,自幼学习篆刻,后为躲避战乱,四处奔波,其弟妹皆死于饥馑,长期在湖北、安徽一带流亡,替人打短工度日,后归乡做过一个月的县令,因不满官场黑暗独自离去。三十多岁才开始学画,博取徐渭、朱耷、石涛、赵之谦等诸家之长,兼取篆、隶、狂草笔意入画,用篆笔写梅兰,用狂草作葡萄,所画的花卉本石,笔力深厚,主张”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照顾气魄“。对用笔、施墨、敷彩、题款等配合得宜,对现代画家影响很大。吴昌硕的传世作品也很多,但大部分在民间,展柜中展出的就是他的一副作品《墨梅》,2004年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一副《花卉十二屏风》曾卖出1600万人民币的高价。1927年吴昌硕先生不幸中风而亡。

 

转载于:http://blog.sina.com.cn/zhengxuefeng200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